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农药工业论文--杀菌剂论文--抗菌素论文

新型农用抗生素的筛选、鉴定及开发前景评价

论文创新点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3页
缩略语表第13-17页
引言第17-22页
 1. 研究问题的背景第17-18页
 2. 研究动机与目的第18-19页
 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0页
 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20-2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2-41页
   ·天然产物与抗生素第22-24页
   ·抗生素与生物农药第24-26页
     ·抗生素的发现与农用抗生素的兴起第24-25页
     ·农用抗生素与医用抗生素的联系第25-26页
   ·国外农用抗生素研究与开发应用概述第26-29页
   ·我国农用抗生素研究开发的历史、现状与问题分析第29-38页
     ·改革开放前我国农用抗生素开发的历史简介第29-32页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抗的研究开发情况第32-34页
     ·近年来我国正在研究与开发的农用抗生素第34-37页
     ·我国农抗研究与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7-38页
   ·波谱解析与农用抗生素的快速鉴别第38-41页
     ·红外光谱(IR)第38页
     ·紫外光谱(UV)第38-39页
     ·质谱(MS)第39页
     ·核磁共振(NMR)第39-40页
     ·HPLC-MS联用技术第40-41页
第二章 常见高农药活性抗生素的快速鉴定第41-76页
 前言第41-42页
   ·材料与方法第42-44页
     ·材料第42-43页
     ·方法第43-44页
   ·结果与分析第44-74页
     ·核苷类(Nucleoside)抗生素的快速鉴别第44-46页
     ·多烯类(Polyene)抗生素的快速鉴别第46-52页
     ·吲哚咔唑类(Indole-carbazols)抗生素的快速鉴别第52-54页
     ·洋橄榄叶素类(Elaiophylins)抗生素的快速鉴别第54-58页
     ·烬灰红菌素类(Cinerubins)抗生素的快速鉴别第58-60页
     ·放线菌素类(Actinomycins)抗生素的快速鉴别第60-62页
     ·刀豆霉素类(Concanamycins)抗生素的快速鉴别第62-64页
     ·寡霉素类(Oligomycins)抗生素的快速鉴别第64-66页
     ·醌霉素类(Quinomycins)抗生素的快速鉴别第66-68页
     ·杀粉蝶菌素类(Piericidins)抗生素的快速鉴别第68-70页
     ·抗霉素A类(Antimycin As)抗生素的快速鉴别第70-72页
     ·环已酰亚胺的快速鉴定--标样比对法第72-74页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三章 对17113株放线菌活性数据的统计分析第76-84页
   ·材料与方法第76-78页
     ·材料第76-77页
     ·方法第77-78页
     ·结果与分析第78-83页
     ·发酵菌株及活性结果统计分析第78页
     ·对杀虫活性的分析第78-79页
     ·对除草活性的分析第79页
     ·对抗真菌活性分析第79页
     ·菌株活性与培养基的关系第79-80页
     ·部分高活性菌株的快速鉴定结果第80-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四章 具有农药活性的化合物的鉴别及应用前景评价第84-107页
   ·材料与方法第84-87页
     ·材料第84-85页
     ·方法第85-87页
     ·结果与分析第87-105页
     ·猎神霉素(Dianemycin)的快速鉴别及发酵评价第87-90页
     ·9-甲基链米酮(9-Methylstreptimidone)的鉴别与活性评价第90-92页
     ·疏螺体素(Borrelidin)的鉴别及活性评价第92-95页
     ·斑鸠霉素(Ikarugamycin)及相关化合物的鉴别及其评价第95-98页
     ·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的鉴别及评价第98-101页
     ·HBERC-25376发酵提取物中活性物质的鉴别第101-104页
     ·HBERC-20821活性物质的初步鉴定第104-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五章 HBERC-25376开发前期研究第107-121页
 前言第107-108页
   ·材料与方法第108-113页
     ·菌种和培养基第108-109页
     ·主要试剂第109页
     ·主要设备第109-110页
     ·主要方法第110-113页
     ·主要研究结果第113-120页
     ·HBERC-25376的分类鉴定结果第113-115页
     ·抗生素的稳定性试验第115-116页
     ·抗生素的提取方法第116-117页
     ·发酵工艺确定第117-119页
     ·HBERC-25376的温室活性评价第119-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第六章 新抗生素诺沃霉素的发现与开发前期研究第121-136页
   ·材料与方法第121-123页
     ·菌种和培养基第121页
     ·主要试剂第121-122页
     ·主要设备第122页
     ·主要方法第122-123页
   ·主要研究结果第123-136页
     ·HBERC-20821的分类鉴定结果第123-124页
     ·诺沃霉素A、B纯品的制备第124-126页
     ·诺沃霉素结构解析第126-129页
     ·诺沃霉素纯品的抗菌活性测定第129-130页
     ·诺沃霉素标准曲线第130页
     ·诺沃霉素在不同pH条件下的热稳定性试验第130-132页
     ·诺沃霉素阳光及紫外光稳定性试验第132-133页
     ·诺沃霉素提取方法试验第133-134页
     ·诺沃霉素发酵工艺试验第134页
     ·诺沃霉素活体活性评价第134页
     ·诺沃霉素毒理试验结果第134-136页
   ·本章小结第136页
本文结论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3页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第143-145页
附图1:HBERC-25376进化树第145-146页
附图2:HBERC-20821进化树第146-147页
附图3:HBERC-25376化合物核磁共振图谱第147-150页
附图4:Novonestmycins高分辩及核磁共振图谱第150-156页
致谢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一类纤维素生物塑料的构建、结构与性能
下一篇:纳米多孔介质瞬态热电及动电能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