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道德与环境论文

土楼文化生态伦理思想及其教育运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16页
 一、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1-14页
 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4-16页
第一章 土楼文化第16-28页
 第一节 土楼的历史渊源第16-18页
  一、 土楼的形成第16-17页
  二、 土楼的内涵第17页
  三、 土楼的特征第17-18页
 第二节 土楼文化第18-28页
  一、 土楼文化的内涵第18-19页
  二、 土楼文化的内容第19-24页
  三、 土楼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第24-28页
第二章 土楼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第28-44页
 第一节 土楼文化的生态伦理价值第28-33页
  一、 土楼文化生态伦理价值内涵第28-30页
  二、 土楼文化生态伦理的历史价值第30-31页
  三、 土楼文化生态伦理的现实价值第31-33页
 第二节 土楼自然生态伦理思想: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第33-37页
  一、 生态空间山清水秀:选址和布局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第33-34页
  二、 生产空间集约高效:选材和工艺的生态平衡第34-35页
  三、 生活空间舒适宜居:设计和风格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第35-37页
 第三节 土楼人居生态伦理思想:人与人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第37-44页
  一、 社会空间公平正义:大家庭、小社会平等聚居和谐相处的典范第37-38页
  二、 人文空间崇文重教:楹联、学堂、祠堂等的伦理精神追求第38-40页
  三、 心理空间乐观豁达:与人为善、以客自谓、以和为美的处世境界第40-44页
第三章 土楼文化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分析第44-56页
 第一节 土楼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契合第44-49页
  一、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本内容第44-46页
  二、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第46-47页
  三、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第47-49页
 第二节 土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生态伦理精神的展现第49-51页
  一、 儒家“天人合一”的环境伦理意识第49-50页
  二、 道家“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智慧第50-51页
 第三节 土楼文化与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通融第51-56页
  一、 史怀泽“敬畏生命”的伦理观第52-53页
  二、 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学第53页
  三、 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第53-56页
第四章 土楼文化生态伦理思想的教育运用第56-72页
 第一节 吸收土楼文化的生态文明思想,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第56-58页
  一、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理性生态人第56-57页
  二、 吸收生态文明思想,提升生态文明素养第57-58页
 第二节 借鉴土楼文化的和谐伦理思想,开展道德教育第58-62页
  一、 以与人为善、以客自谓的处世境界形成学生关怀品质第58-60页
  二、 以山歌与礼和、与德和的审美理想提升学生道德境界第60-61页
  三、 以平等聚居、团结互助的伦理规范增强学生群体意识第61-62页
 第三节 倡导尊重和维护土楼生命的权利,开展生命伦理教育第62-65页
  一、 以刻苦耐劳、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加强人生观教育第62-63页
  二、 以倡导尊重和维护土楼生命的权利开展生命伦理教育第63-65页
 第四节 推进土楼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进两岸文化认同第65-72页
  一、 传承土楼文化的传统,增进两岸道德认同第65-68页
  二、 弘扬土楼文化的生态思想,增进两岸生态文化认同第68-69页
  三、 推进土楼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高文化自觉第69-72页
结语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致谢第76-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情况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启示
下一篇:汉字音形加工的错误记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