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后印象主义与当代釉下五彩瓷装饰概述 | 第15-35页 |
| ·“后印象主义”概述 | 第15-23页 |
| ·后印象主义的形成——主观化的艺术运动 | 第15-18页 |
| ·后印象主义艺术特征及其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 第18-23页 |
| ·“后印象主义”在其它瓷面装饰材料中的呈现 | 第23-26页 |
| ·当代釉下五彩瓷装饰概述 | 第26-32页 |
| ·当代釉下五彩瓷装饰的兴起 | 第26-28页 |
| ·当代釉下五彩瓷装饰工艺流程及特点 | 第28-30页 |
| ·当代多元化审美观念影响下的釉下五彩瓷装饰表现形式 | 第30-32页 |
| ·当代釉下五彩瓷装饰中的“后印象主义”初显 | 第32-35页 |
| 第三章 当代釉下五彩瓷装饰中的“后印象主义”表征 | 第35-71页 |
| ·后印象主义绘画与瓷面装饰表现方法互动的可行性运用 | 第35-42页 |
| ·直接画法与材料的综合运用 | 第35-39页 |
| ·间接画法与自然肌理物的互动 | 第39-42页 |
| ·当代釉下五彩瓷装饰中的“后印象主义”表现形式 | 第42-55页 |
| ·表现性“点描式”绘画语言的运用 | 第42-45页 |
| ·简约的线性装饰语言表现形式 | 第45-46页 |
| ·色彩与面的主观化构成形式 | 第46-48页 |
| ·内在情感下的客观物象造型表现 | 第48-51页 |
| ·几何化构成方式与装饰布局的互动 | 第51-53页 |
| ·主观化光影绘画效果在装饰形式上的表现 | 第53-55页 |
| ·当代釉下五彩瓷装饰中的“后印象主义”审美内涵 | 第55-71页 |
| ·几何化“形”的结构美 | 第55-59页 |
| ·表现“情感”的意蕴美 | 第59-62页 |
| ·“单纯”而“永恒”的象征美 | 第62-66页 |
| ·“隐约”与“和谐”的抽象美 | 第66-71页 |
| 第四章 “后印象主义”对当代釉下五彩瓷装饰的再启示及发展趋势 | 第71-84页 |
| ·大众审美心理对“后印象主义”的需求 | 第71-72页 |
| ·“后印象主义”对当代釉下五彩瓷装饰创作的再启示 | 第72-81页 |
| ·局部与整体的协调 | 第73-74页 |
| ·关联与同构的互补 | 第74-76页 |
| ·模仿与变化的统一 | 第76-81页 |
| ·“后印象主义”影响下当代釉下五彩瓷装饰的发展趋势 | 第81-84页 |
| 结论 | 第84-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 附录 | 第89-9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第94-95页 |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