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23页 |
| ·微胶囊技术 | 第8-12页 |
| ·微胶囊的功能及特点 | 第8页 |
| ·微胶囊壁材和芯材的选择 | 第8-9页 |
|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第9-11页 |
| ·微胶囊的表征方法 | 第11-12页 |
| ·微胶囊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在日用品行业的应用 | 第12-13页 |
| ·在食品行业的的应用 | 第13-14页 |
| ·在化工行业的应用 | 第14-15页 |
| ·在生物技术和医药领域的应用 | 第15页 |
| ·微胶囊囊芯释放理论 | 第15-18页 |
| ·微胶囊释放原理 | 第16页 |
| ·囊芯释放理想模型 | 第16-17页 |
| ·影响芯材释放的因素 | 第17-18页 |
| ·聚合物堵水凝胶发展现状 | 第18-21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第2章 CrCl_3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 第23-36页 |
| ·实验部分 | 第23-26页 |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3-24页 |
| ·CrCl_3微胶囊制备原理 | 第24页 |
| ·CrCl_3微胶囊的制备 | 第24-25页 |
| ·微胶囊的测试表征 | 第25页 |
| ·CrCl_3含量的计算 | 第25-26页 |
| ·包裹层含量的计算 | 第2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4页 |
| ·微胶囊颗粒外观 | 第26-27页 |
| ·微胶囊红外图谱分析 | 第27-30页 |
| ·热重分析 | 第30-31页 |
| ·实验条件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 | 第31-34页 |
| ·本章小节 | 第34-36页 |
| 第3章 CrCl_3微胶囊释放性能研究 | 第36-52页 |
| ·实验部分 | 第36-39页 |
|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36-37页 |
| ·铬离子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7-38页 |
| ·微胶囊释放率的测定 | 第38-39页 |
| ·铬离子释放率的计算 | 第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51页 |
| ·释放温度对微胶囊释放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 ·pH对微胶囊释放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矿化度对微胶囊释放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用量对释放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 ·芯壁比对微胶囊释放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 ·CrCl_3微胶囊Cr~(3+)释放模型的建立 | 第44-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4章 CrCl_3微胶囊/HPAM交联体系成胶性能研究 | 第52-59页 |
|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52-53页 |
| ·实验原理 | 第53页 |
| ·聚合物浓度对交联体系的影响 | 第53-54页 |
| ·pH值对交联体系的影响 | 第54页 |
| ·不同微胶囊用量对微胶囊/HPAM交联体系的影响 | 第54页 |
| ·不同反应温度对微胶囊/HPAM交联体系的影响 | 第54页 |
| ·不同芯壁比对交联体系的影响 | 第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58页 |
| ·聚合物浓度的确定 | 第54-55页 |
| ·pH值的确定 | 第55-56页 |
| ·微胶囊用量对交联体系成胶性能的影响 | 第56-57页 |
| ·温度对交联体系成胶性能的影响 | 第57页 |
| ·芯壁比对交联体系成胶性能的影响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5章 实验结论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