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 ·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给药系统的分类 | 第10-12页 |
| ·脂质体 | 第10页 |
| ·传递体 | 第10-11页 |
| ·可生物降解微球 | 第11-12页 |
|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 第12-19页 |
| ·聚乳酸 | 第13-16页 |
| ·基于环糊精的高分子材料 | 第16-19页 |
| ·两亲性共聚物纳米载药材料的分类和形成 | 第19-25页 |
| ·共聚物纳米粒子的分类和特点 | 第21-23页 |
| ·纳米粒子形成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 ·反相胶束 | 第25-27页 |
| ·反相胶束对亲水性物质的包封 | 第25-26页 |
| ·反相胶束的应用 | 第26-27页 |
| ·选题依据以及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β-环糊精偶联的 PEG-PLA 共聚物对蛋白质的控制释放 | 第28-44页 |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8-30页 |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9-30页 |
| ·高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 第30-32页 |
| ·PEG-PLA-OH 的合成方法 | 第30-31页 |
| ·PEG-PLA-COOH 的合成方法 | 第31页 |
| ·PEG-PLA-β-CD 的合成方法 | 第31页 |
| ·高分子的表征 | 第31-32页 |
| ·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 第32页 |
| ·反相胶束的制备 | 第32页 |
| ·粒径以及反相胶束形貌的表征 | 第32页 |
| ·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 第32页 |
| ·蛋白的释放 | 第32-33页 |
| ·BSA 从 DCM 中的释放模型 | 第32-33页 |
| ·BSA 的体外释放模型 | 第33页 |
| ·BSA 样品的圆二色谱测定 | 第33页 |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33-43页 |
| ·高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 第33-36页 |
| ·高分子的热分析 | 第36-37页 |
| ·反相胶束的构建和表征 | 第37-39页 |
| ·反相胶束对 BSA 的包封率(EE)和载药量(LC)的测定 | 第39-40页 |
| ·反相胶束对 BSA 的释放 | 第40-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三章 聚乙二醇-聚乳酸-β-环糊精共聚物对阿霉素的控制释放 | 第44-51页 |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4-45页 |
|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44页 |
| ·实验试剂 | 第44-45页 |
| ·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 第45-46页 |
| ·空白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 第45页 |
| ·聚乙二醇-聚乳酸-β-环糊精组装的胶束对 DOX 的包封 | 第45-46页 |
| ·阿霉素的体外释放研究 | 第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0页 |
| ·纳米粒子的形成与表征 | 第46-48页 |
| ·包封率(EE)和载药量(LC)的测定 | 第48页 |
| ·阿霉素的体外释放研究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