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12页
插图清单第12-15页
插表清单第1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4页
   ·钢板剪力墙体系第16页
   ·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研究现状第16-17页
   ·钢板剪力墙结构研究现状第17-22页
     ·钢板剪力墙构成和性能分区第17-18页
     ·平面钢板剪力墙研究现状第18-21页
     ·非平面钢板剪力墙研究现状第21-22页
   ·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的问题第22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拟静力试验第24-51页
   ·引言第24页
   ·试件概况第24-27页
     ·试件的选取第24页
     ·试件的设计、制作与安装第24-27页
   ·试验方案第27-33页
     ·加载方案第27-29页
     ·数据采集第29-33页
   ·材性试验第33-35页
     ·钢材的材性试验第34页
     ·混凝土材性试验第34-35页
     ·螺栓的材性第35页
   ·试验现象第35-40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40-47页
     ·滞回曲线第40-41页
     ·骨架曲线第41页
     ·骨架曲线特征点第41-43页
     ·强度退化第43-44页
     ·刚度退化第44-45页
     ·延性系数第45-46页
     ·耗能能力第46-47页
   ·整体应变分析第47-48页
   ·剪力墙应变分析第48-50页
   ·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平面和非平面钢板剪力墙理论基础第51-68页
   ·引言第51页
   ·平面钢板剪力墙力学性能第51-53页
     ·钢板剪力墙屈曲承载力第51-52页
     ·平钢板剪力墙弹性刚度计算第52-53页
   ·平钢板剪力墙等代模型第53-59页
     ·SM 和 MSM 等代分析模型第53-55页
     ·统一等代模型第55-56页
     ·等效人字支撑模型第56-57页
     ·钢结构设计规范模型第57-58页
     ·钢结构设计规范两边连接模型第58-59页
   ·非平面钢板剪力墙抗剪性能第59-65页
     ·钢板剪力墙抗剪屈曲形式第59-60页
     ·非平面钢板剪力墙屈曲强度公式第60-61页
     ·非平面段屈曲承载力计算第61-63页
     ·非平面钢板剪力墙初始刚度第63-65页
   ·非平面钢板剪力墙抗剪屈曲承载力和初始刚度验证第65-66页
   ·小结第66-68页
第四章 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第68-95页
   ·引言第68页
   ·各构件承载力的确定第68-73页
     ·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第68页
     ·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柱端板连接节点承载力第68-72页
     ·钢梁承载力第72-73页
     ·钢板剪力墙承载力第73页
   ·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第73-79页
     ·整体受力分析第73页
     ·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设计理论第73-74页
     ·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承载力验算第74-75页
     ·水平荷载下钢梁的验算第75-76页
     ·钢管混凝土柱的验算第76-79页
     ·钢板剪力墙的连接构造验算第79页
   ·结构弹性层间位移第79-87页
     ·钢管混凝土框架水平层间位移计算第79-82页
     ·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水平位移简化计算第82-87页
   ·弹塑性位移简化计算第87-92页
     ·简化理论基础第87-88页
     ·等效阻尼比求解第88-91页
     ·弹塑性周期求解第91-92页
   ·试验验证第92-93页
     ·承载能力验算第92-93页
     ·弹性层间位移验算第93页
   ·小结第93-95页
第五章 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非线性简化分析第95-109页
   ·引言第95页
   ·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恢复力模型第95-102页
     ·常见恢复力模型第95-98页
     ·钢板剪力墙恢复力模型及 Pivot 参数第98-102页
   ·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模拟分析第102-108页
     ·SAP2000 在半刚性节点上的应用第102-104页
     ·SAP2000 在钢板剪力墙上的简化模拟第104-106页
     ·半刚性钢管混凝土—钢板剪力墙框架简化模拟第106-108页
   ·小结第108-109页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第109-111页
   ·结论第109-110页
   ·建议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先进的贝叶斯概率推断抽样方法的结构损伤识别及其在桁架结构中的应用
下一篇:条形基础加筋地基与圆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