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钛表面包膜成分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TiO_2的性质 | 第9-11页 |
·晶体性质 | 第9页 |
·物理化学性质 | 第9页 |
·表面性质 | 第9-10页 |
·应用特性 | 第10-11页 |
·TiO_2表面改性 | 第11-17页 |
·表面改性的目的 | 第11-12页 |
·TiO_2无机包膜改性 | 第12-14页 |
·TiO_2有机包膜改性 | 第14-17页 |
·TiO_2表面包膜改性效果的表征 | 第17-19页 |
·湿润接触角的测定 | 第17-18页 |
·分散稳定性的测定 | 第18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 第18页 |
·红外光谱分析(IR) | 第18页 |
·热重分析(TG) | 第18-19页 |
·X 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19页 |
·课题意义及内容 | 第19-21页 |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课题的内容 | 第19-21页 |
2 实验仪器、试剂及方法 | 第21-28页 |
·主要原料及仪器 | 第21-22页 |
·主要原料和试剂 | 第21页 |
·主要设备和仪器 | 第21-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8页 |
·TiO_2表面包膜成分分离技术研究 | 第22页 |
·气质联用分析法 | 第22-23页 |
·差热-热重分析法 | 第23-24页 |
·红外光谱分析法 | 第24-25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法 | 第25页 |
·吸油量的测量 | 第25-26页 |
·湿润接触角的测量 | 第26-27页 |
·沉降法测定分散稳定性 | 第27-28页 |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8-59页 |
·筛选合适的有机溶剂 | 第28页 |
·多元醇类包膜改性的分析以及表征 | 第28-36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8-29页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29-30页 |
·气质联用分析 | 第30-32页 |
·TiO_2表面改性效果表征 | 第32-36页 |
·聚合物类包膜改性的分析以及表征 | 第36-42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37页 |
·气质联用分析 | 第37-40页 |
·TiO_2表面改性效果表征 | 第40-42页 |
·硅烷偶联剂类包膜改性的分析以及表征 | 第42-47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2页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42-43页 |
·气质联用分析 | 第43-44页 |
·TiO_2表面改性效果表征 | 第44-47页 |
·有机胺类包膜改性的分析以及表征 | 第47-51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7-48页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48页 |
·气质联用分析 | 第48页 |
·TiO_2表面改性效果表征 | 第48-51页 |
·酞酸酯偶联剂类包膜改性的分析以及表征 | 第51-55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1页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51-52页 |
·气质联用分析 | 第52页 |
·TiO_2表面改性效果表征 | 第52-55页 |
·无机包膜改性的分析以及表征 | 第55-59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5页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55-56页 |
·气质联用分析 | 第56页 |
·TiO_2表面改性效果表征 | 第56-59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页 |
·展望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