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Extended Abstract | 第10-18页 |
图清单 | 第18-26页 |
表清单 | 第26-28页 |
变量注表 | 第28-29页 |
1 绪论 | 第29-54页 |
·课题来源及背景 | 第29-32页 |
·氧化作用对煤炭性质的影响 | 第32-35页 |
·氧化煤可浮性改善及浮选技术研究进展 | 第35-48页 |
·氧化煤可浮性改善策略的提出 | 第48-50页 |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测试手段 | 第50-54页 |
2 煤的氧化过程及氧化煤的形成机制 | 第54-80页 |
·煤的氧化过程分类及其研究目的 | 第54页 |
·煤的氧化过程反应机理 | 第54-56页 |
·煤的自然风化及风化煤的形成机制 | 第56-68页 |
·煤的高温氧化及自燃煤的形成机制 | 第68-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3 氧化煤的表面物理化学特性及其难浮机理 | 第80-92页 |
·研究目的及策略 | 第80页 |
·现场氧化煤样品的选取 | 第80-81页 |
·FTIR 分析氧化煤中各主要基团种类 | 第81-82页 |
·XPS 分析氧化煤表面各主要基团含量 | 第82-86页 |
·SEM 分析氧化煤表面的微观形貌特征 | 第86-88页 |
·接触角分析氧化煤的亲/疏水性 | 第88-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4 研磨预处理改善氧化煤的可浮性及其作用机制 | 第92-114页 |
·研磨预处理方式的提出 | 第92页 |
·研磨改善风化煤的可浮性及其作用机制 | 第92-101页 |
·研磨改善自燃煤的可浮性及其作用机制 | 第101-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5 三种适合自燃煤浮选的捕收剂及其改善自燃煤可浮性的作用原理 | 第114-12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4页 |
·生物柴油改善研磨后自燃煤的可浮性及其作用原理 | 第114-118页 |
·氧化柴油改善研磨后自燃煤的可浮性及其作用原理 | 第118-121页 |
·DCT 捕收剂改善全粒级自燃煤的可浮性及其作用原理 | 第121-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6 浮选过程优化改善自燃煤的浮选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 第129-146页 |
·浮选过程优化策略 | 第129页 |
·调浆时间优化及其影响 | 第129-133页 |
·搅拌强度优化及其效果 | 第133-138页 |
·微波预处理方式及其作用 | 第138-140页 |
·反浮选过程设计及其影响机制 | 第140-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4-14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46-151页 |
·主要结论 | 第146-149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49页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149-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64页 |
学位申请人简介 | 第164-16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