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综述 无脊椎动物的先天免疫 | 第14-42页 |
一、无脊椎动物的先天免疫系统 | 第14-20页 |
1. 物理防御 | 第14-15页 |
2. 细胞免疫 | 第15-17页 |
3. 体液免疫 | 第17-20页 |
二、无脊椎动物的免疫相关信号通路 | 第20-31页 |
1. Toll信号途径 | 第20-25页 |
2. IMD信号途径 | 第25-28页 |
3. JAK/STAT信号途径 | 第28-29页 |
4. JNK信号途径 | 第29-30页 |
5. 信号通路之间存在协作 | 第30-31页 |
三、L型凝集素 | 第31-40页 |
1. L型凝集素的发现 | 第32-34页 |
2. L型凝集素的结构 | 第34-36页 |
3. L型凝集素的功能 | 第36-40页 |
四、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40-42页 |
第二章 日本对虾L型凝集素提高血细胞对病原菌的吞噬能力 | 第42-66页 |
一、前言 | 第42-44页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44-51页 |
1. 试剂、仪器、载体和菌株 | 第44-45页 |
2. 对虾的免疫刺激和总RNA的提取 | 第45页 |
3. MjLTL1 and MjADAM的cDNA克隆 | 第45页 |
4. MjLTL1和MjADAM系统发育分析 | 第45-47页 |
5. 实时定量PCR(qRT--PCR)分析MjLTL1和MjADAM的组织分布 | 第47页 |
6. 虾体感染弧菌后的MjLTL1和MjADAM时空表达模式 | 第47页 |
7. rMjLTL1和PET30A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与纯化 | 第47页 |
8. MjLTL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western blot检测 | 第47-48页 |
9. 细菌凝集实验 | 第48-49页 |
10. 细菌结合实验 | 第49页 |
11. 糖结合实验 | 第49-50页 |
12. 细菌清除实验 | 第50页 |
13. RNA干扰(RNAi)实验 | 第50-51页 |
14 鳗弧菌的荧光标记和吞噬实验 | 第51页 |
三、结果 | 第51-63页 |
1. MjLTL1全长cDNA克隆和MjLTL1、MjADAM进化树的构建 | 第51-56页 |
2. MjLTL1和MjADAM在弧菌感染的虾体中表达上调 | 第56页 |
3. 重组表达的MjLTL1具有凝集细菌的能力 | 第56-58页 |
4. rMjLTL1能够结合不同的细菌和多种多糖 | 第58-61页 |
5. MjLTL1能够促进弧菌的清除 | 第61-62页 |
6. 注射rMjLTL1提高了血细胞对弧菌的吞噬效率,干扰掉MjLTL1或者MjADAM使对虾血细胞吞噬细菌的效率降低 | 第62-63页 |
四、讨论 | 第63-66页 |
第三章 Toll和IMD信号通路调控抗菌肽表达的机制研究 | 第66-92页 |
一、前言 | 第66-68页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68-71页 |
1. 试剂、仪器、载体和菌株 | 第68页 |
2. 细菌的感染和总RNA的提取 | 第68页 |
3. MjDorsal、MjRelish、MjMyD88和MjIMD进化树的构建和同源比对 | 第68-69页 |
4. MjDorsal、MjRelish、MjMyD88和MjIMD的组织分布和表达模式 | 第69-70页 |
5. 对虾受S.aureus和V. anguillarum感染后抗菌肽的表达模式 | 第70页 |
6. RNA干扰实验 | 第70-71页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71-82页 |
1. 序列信息分析 | 第71-74页 |
2. MjDorsal、MjRelish、MjMyD88和MjIMD的组织分布和表达模式 | 第74-77页 |
3. 抗菌肽的在对虾感染V. anguillarum和S.aureus后的表达模式 | 第77页 |
4. RNA干扰实验 | 第77-82页 |
四、讨论 | 第82-92页 |
创新点总结 | 第92-94页 |
1. L型凝集素 | 第92页 |
2. Toll和IMD信号通路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12页 |
致谢 | 第112-114页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第114-115页 |
附件 | 第115-12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