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9-15页 |
| ·蚁科研究概述 | 第9-10页 |
| ·蚁属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 ·蚁属简介 | 第10页 |
| ·国内外蚁属分类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 ·蚁科昆虫的DNA条形码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 ·DNA条形码的概念 | 第11-12页 |
| ·适用于作为条形码研究的DNA片段 | 第12-13页 |
| ·DNA条形码在蚁科昆虫分子系统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5-23页 |
| ·实验材料 | 第15-16页 |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16-17页 |
| ·实验仪器 | 第16页 |
| ·主要试剂 | 第16-17页 |
| ·实验方法 | 第17-20页 |
| ·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 第17-19页 |
|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与检测 | 第19-20页 |
| ·目的基因PCR产物纯化与测序 | 第20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0-23页 |
| ·测序结果的比对、校正和整理 | 第20-21页 |
| ·基因片段种间成对遗传距离分析 | 第21页 |
| ·系统发育信号检验 | 第21页 |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21-23页 |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3-46页 |
| ·序列特征 | 第23-25页 |
| ·COI序列特征 | 第23页 |
| ·ITS1序列特征 | 第23-24页 |
| ·ITS2序列特征 | 第24页 |
| ·COI+ITS1基因组序列特征 | 第24页 |
| ·COI+ITS2基因组序列特征 | 第24页 |
| ·COI+ITS1+ITS2基因组序列特征 | 第24-25页 |
| ·基因片段种间成对遗传距离分析 | 第25-34页 |
| ·COI基因片段种间遗传距离分析 | 第25-26页 |
| ·ITS1基因片段种间遗传距离分析 | 第26页 |
| ·ITS2基因片段种间遗传距离分析 | 第26页 |
| ·COI+ITS1数据集种间遗传距离分析 | 第26页 |
| ·COI+ITS2数据集种间遗传距离分析 | 第26-27页 |
| ·COI+ITS1+ITS2数据集种间遗传距离分析 | 第27-34页 |
| ·系统发育信号检验 | 第34-37页 |
| ·碱基饱和性分析 | 第34页 |
| ·树长分布偏斜性(g1)分析 | 第34-37页 |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37-46页 |
| ·邻接法(NJ)系统发育分析 | 第37-40页 |
| ·最大简约法(MP)系统发育分析 | 第40-43页 |
| ·贝叶斯法(BI)系统发育分析 | 第43-46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46-54页 |
| ·不同方法构建的系统树的比较 | 第46页 |
| ·不同分子数据集的比较 | 第46页 |
| ·基于NJ树的部分蚁属类群DNA条形码及形态学探讨 | 第46-52页 |
| ·DNA条形码间隔(DNA barcoding gaps) | 第52-54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 ·总结 | 第54页 |
| ·研究展望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 附表1 实验样品记录表 | 第63-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