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警察搜身取财行为定性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案情简介及争议焦点 | 第10-14页 |
一、基本案情简介 | 第10-11页 |
二、分歧意见和争议焦点 | 第11-14页 |
(一)案件分歧观点 | 第11-13页 |
(二)案件争议焦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被告人搜身等强制行为的认定 | 第14-22页 |
一、被告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暴力行为 | 第14-18页 |
(一)暴力行为的内涵 | 第14-15页 |
(二)暴力行为的强度限制 | 第15-16页 |
(三)被告人击打被害人行为的性质认定 | 第16-18页 |
二、被告人的行为是否属于胁迫行为 | 第18-20页 |
(一)胁迫行为的内容和程度 | 第18-19页 |
(二)被告人使用手铐及搜身的行为性质认定 | 第19-20页 |
三、被告人的行为是否属于威胁或要挟 | 第20-22页 |
第三章 被害人心理状态分析 | 第22-28页 |
一、被害人对被告人冒充行为的认知情况 | 第22-25页 |
(一)被告人冒充行为的表现形式 | 第22-24页 |
(二)被害人是否产生错误认识 | 第24-25页 |
二、被害人违法行为对其主观心理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三、被害人的“自愿性”剖析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案件分析结论 | 第28-34页 |
一、被告人不构成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 | 第28-29页 |
二、被告人行为的最终定性 | 第29-30页 |
(一)被告人的行为侵犯的客体分析 | 第29-30页 |
(二)被告人构成招摇撞骗罪 | 第30页 |
三、案件结论 | 第30-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个人简历 | 第37-38页 |
后记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