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转化为抢劫的定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盗窃转化为抢劫的前提条件 | 第10-16页 |
一、 对于“罪”的理解 | 第10-12页 |
二、 盗窃转化抢劫中特殊情形的转化 | 第12-16页 |
(一) 盗窃转化为抢劫中加重情节的适用 | 第12-13页 |
(二) 对象为特殊财物的盗窃行为的转化 | 第13-16页 |
第二章 盗窃转化为抢劫的主观条件 | 第16-21页 |
一、 “为……毁灭罪证”是构成转化犯罪的主观目的 | 第16-18页 |
二、 “为……毁灭罪证”中的具体内容 | 第18-21页 |
(一) 窝藏赃物 | 第19页 |
(二) 抗拒抓捕 | 第19-20页 |
(三) 毁灭罪证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盗窃转化为抢劫的客观条件 | 第21-25页 |
一、 盗窃转化为抢劫中的“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 第21-23页 |
(一) 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程度 | 第21-22页 |
(二) 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指向对象 | 第22-23页 |
二、 盗窃转化为抢劫中的“当场” | 第23-25页 |
(一) “当场”所限定的现场 | 第23页 |
(二) “当场”中时间与空间的统一 | 第23-25页 |
第四章 盗窃转化为抢劫的主体 | 第25-31页 |
一、 主体责任年龄的认定 | 第25-28页 |
(一) 肯定论 | 第25-26页 |
(二) 否定论 | 第26-28页 |
二、 盗窃转化为抢劫中的共同犯罪 | 第28-31页 |
(一) 部分盗窃行为的行为人实施了后续行为 | 第28-29页 |
(二) 第三人与先行行为人实施了后续行为 | 第29-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个人简历 | 第33-34页 |
后记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