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5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7-24页 |
·几个疑问 | 第17-19页 |
·几个概念 | 第19-20页 |
·对研究该题几个前提条件的思考 | 第20-24页 |
·文献综述 | 第24-36页 |
·现有研究的进程 | 第24-34页 |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疑惑 | 第34-36页 |
·本文的研究分析框架 | 第36-47页 |
·本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 第36-40页 |
·理论演进与本文结构 | 第40-46页 |
·下一步解决的办法 | 第46-47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第47-54页 |
·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47-49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49-52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2章 银本位货币制度 | 第55-78页 |
·货币制度基础 | 第55-61页 |
·白银充当币材 | 第55-56页 |
·白银的生产和供应 | 第56-57页 |
·白银成为货币的原因 | 第57-61页 |
·银本位货币制度的要素 | 第61-66页 |
·币材和形制 | 第61-62页 |
·货币单位 | 第62-63页 |
·本位币和辅币 | 第63页 |
·银两、银元的发行和流通 | 第63-64页 |
·银两准备制度 | 第64-66页 |
·银本位货币制度下的自动调控机制 | 第66-71页 |
·银铜比价和批零关系 | 第66-69页 |
·白银物价和供需关系 | 第69-71页 |
·银本位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 第71-77页 |
·银本位制度的建立、巩固与发展 | 第71-74页 |
·银本位制度的蜕变与退出 | 第74-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3章 银本位货币制度的金融架构 | 第78-110页 |
·银本位制度下的信用关系 | 第78-85页 |
·信用凭证的质变 | 第79-81页 |
·明清信用范围的扩大 | 第81页 |
·明清信用工具的增加 | 第81-85页 |
·银本位制度下的金融业 | 第85-93页 |
·货币经营业 | 第85-87页 |
·银行业 | 第87-91页 |
·汇兑业 | 第91-93页 |
·银本位制度下的金融机构和金融网络 | 第93-109页 |
·金融机构:当铺、钱庄(银号)、账局、票号和近代银行 | 第93-105页 |
·不同阶段的金融商业网络结构:票号、钱庄、银行及洋行 | 第105-109页 |
·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4章 银本位货币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 | 第110-155页 |
·19 世纪中期以前银本位制度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 第110-139页 |
·白银贸易发展背景及贸易的初步发展 | 第111-116页 |
·明清外贸背景和政策的变化 | 第116-121页 |
·白银贸易额的增加 | 第121-128页 |
·国内白银产出的增加和国外白银的巨额流入 | 第128-139页 |
·19 世纪中期以后银本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阻滞作用 | 第139-147页 |
·两元并行 | 第139-143页 |
·两元并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阻滞作用 | 第143-147页 |
·白银货币对 GDP 贡献的度量 | 第147-154页 |
·理论推导 | 第147页 |
·对白银存量的估算及对 GDP 数据的选用 | 第147-150页 |
·白银货币存量与 GDP 关系的测算 | 第150-154页 |
·小结 | 第154-155页 |
第5章 银本位制度的国际性 | 第155-175页 |
·银本位货币制度与国际货币制度 | 第155-165页 |
·国际货币制度环境 | 第156-160页 |
·国际货币制度“错位”的机理和影响 | 第160-161页 |
·国际货币制度“错位”在国内的表现 | 第161-165页 |
·汇率变动对银本位制度的冲击 | 第165-167页 |
·“镑亏”和投机 | 第165-166页 |
·汇率变动导致的外债高企 | 第166-167页 |
·汇率变动对经济贸易的影响 | 第167-171页 |
·汇率变动与贸易走势的变化的分析 | 第167-168页 |
·贸易条件的恶化和逆差的扩大 | 第168-171页 |
·中西金融发展的不同范式 | 第171-174页 |
·银本位制度下的中国金融范式 | 第171-172页 |
·金本位制度下的西方金融范式 | 第172-174页 |
·小结 | 第174-175页 |
第6章 银本位货币制度的改革 | 第175-194页 |
·几次重要的币制改革 | 第175-186页 |
·改革的理论准备——几次大争论 | 第175-179页 |
·银本位货币制度改革的“三部曲” | 第179-186页 |
·改革的阻力和失败 | 第186-190页 |
·历次改革的不彻底性 | 第186-188页 |
·改革不彻底的各种影响 | 第188-190页 |
·经验和教训 | 第190-193页 |
·主要经验和教训 | 第190-192页 |
·对当前的借鉴意义 | 第192-193页 |
·小结 | 第193-194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94-199页 |
·中国的银本位制度是全球金属铸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 第194-195页 |
·不同时期银本位货币制度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促进和制约 | 第195-196页 |
·银本位制度下的金融体系支撑着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 第196页 |
·银本位货币制度的影响下中国金融业走入与西方不同的发展范式 | 第196-197页 |
·对当代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启示 | 第197-19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9-21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210-211页 |
致谢 | 第211-2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