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19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创新和不足 | 第18-19页 |
第2章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理论依据 | 第19-26页 |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养老保险及养老保险基金 | 第19-20页 |
·监督、监管及养老保险基金监管 | 第20页 |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公共利益理论 | 第20-21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22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23页 |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政策解读 | 第23-26页 |
·社会保障综合立法 | 第23-24页 |
·养老保险立法 | 第24-26页 |
第3章 我国当前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现状 | 第26-36页 |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体系 | 第26-30页 |
·监管的总体构架 | 第26-27页 |
·监管组织机构的职责 | 第27-30页 |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内容 | 第30-33页 |
·基金征缴监管 | 第30-31页 |
·基金支付监管 | 第31-32页 |
·基金结余监管 | 第32-33页 |
·基金监督方式 | 第33-36页 |
·现场监督 | 第33-34页 |
·非现场监督 | 第34-36页 |
第4章 我国当前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体系分析 | 第36-44页 |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问题分析 | 第36-39页 |
·监管机构设置 | 第36-37页 |
·监管法律体系 | 第37-38页 |
·投资监管 | 第38-39页 |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滞后的后果 | 第39-44页 |
·挪用挤占养老金等违规现象严重 | 第39-40页 |
·养老保险结余基金面临贬值风险 | 第40-42页 |
·参保主体的道德风险 | 第42-43页 |
·非法套取养老金现象时有发生 | 第43-44页 |
第5章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国际经验 | 第44-50页 |
·美国加州公务员退休计划监管模式 | 第44-47页 |
·美国加州模式概述 | 第44-46页 |
·美国加州模式基金监管特征 | 第46-47页 |
·加州模式对我国基金监管的启示 | 第47-50页 |
·理顺管理体制,机构合理分工 | 第47页 |
·提高管理效率,节省管理成本 | 第47-48页 |
·建立严监管、宽投资的监管体制 | 第48-50页 |
第6章 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建议 | 第50-58页 |
·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法律体系 | 第50-51页 |
·提高养老金监管立法层次,完善法律体系 | 第50页 |
·完善养老基金监管法律的着眼点 | 第50-51页 |
·完善基金监管组织体系 | 第51-55页 |
·完善监管组织体系的思路 | 第51-52页 |
·基金监管组织构架和分工 | 第52-55页 |
·建立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管理机制 | 第55-58页 |
·建立基金投资风险预警机制 | 第55-56页 |
·完善基金信息披露制度 | 第56-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1、结论 | 第58页 |
2、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