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31页 |
| ·光的概论 | 第9-11页 |
| ·光的波长和颜色 | 第9-10页 |
| ·光的传播 | 第10-11页 |
|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第11页 |
| ·光致发光及发光材料 | 第11-13页 |
| ·荧光及磷光发光分析 | 第11-12页 |
| ·发光材料分类 | 第12-13页 |
| ·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 | 第13-18页 |
| ·无机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 | 第14-16页 |
| ·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 | 第16-18页 |
| ·影响材料发光性能的因素 | 第18-22页 |
| ·温度与溶剂效应 | 第18页 |
| ·pH对荧光的影响 | 第18-19页 |
| ·溶解氧的影响 | 第19页 |
| ·主晶格的影响 | 第19-20页 |
| ·热猝灭 | 第20页 |
| ·浓度猝灭 | 第20-22页 |
| ·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2-24页 |
| ·高温固相法(High Temperature Solid State Reaction) | 第22-23页 |
| ·溶胶-凝胶法(Sol-gel Method) | 第23-24页 |
| ·沉淀法(Precipitation Method) | 第24页 |
| ·水热法(Hydrothermal Method) | 第24页 |
| ·微波法(Microwave-assisted Method) | 第24页 |
| ·燃烧法(Combustion Method) | 第24页 |
| ·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表征 | 第24-27页 |
| ·激发、发射光谱 | 第24-25页 |
| ·色度坐标 | 第25-27页 |
| ·钒酸盐荧光粉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 第27-29页 |
| ·离子团激活中心 | 第27页 |
| ·钒酸盐发光材料 | 第27-29页 |
| ·钒酸盐发光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9页 |
|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 ·立题依据 | 第29-30页 |
|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31-35页 |
| ·实验试剂 | 第31页 |
|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 ·实验制备过程 | 第32-33页 |
| ·Zn_2V_2O_7荧光粉的制备 | 第32-33页 |
| ·M_2V_2O_7(M=Ba,Sr,Ca)荧光粉的制备 | 第33页 |
| ·Ba_(2(1-x))Sr_(2x)V_2O_7荧光粉的制备 | 第33页 |
| ·LiAlW_2O_8荧光粉的制备 | 第33页 |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33-35页 |
| 3 Zn_2V_2O_7黄光自激活荧光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5-40页 |
| ·荧光粉的表征 | 第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 ·荧光粉的XRD谱图 | 第35-36页 |
| ·荧光粉的FE-SEM图像 | 第36页 |
| ·荧光光谱 | 第36-39页 |
| ·结论 | 第39-40页 |
| 4 M_2V_2O_7(M=Ba,Sr,Ca)荧光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0-49页 |
| ·荧光粉的表征 | 第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9页 |
| ·荧光粉的XRD谱图 | 第40-42页 |
| ·荧光光谱 | 第42-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5 LiAlW_2O_8荧光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9-54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荧光粉的表征 | 第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4页 |
| ·荧光粉的XRD谱图 | 第49-50页 |
| ·荧光粉的荧光性能表征 | 第50-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4-57页 |
| ·总结 | 第54页 |
| ·展望 | 第54-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致谢 | 第61-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