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3-24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8页 |
·现实背景 | 第13-15页 |
·学术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研究的总体框架、内容与方法 | 第18-22页 |
·总体框架与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改进与创新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4-34页 |
第一节 关于资本监管与银行信贷的周期性的相关文献回顾 | 第24-30页 |
·关于资本监管周期性的理论研究文献 | 第25-27页 |
·关于资本监管周期性的实证研究文献 | 第27-29页 |
·关于资本监管周期性的国内相关研究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关于银行资本缓冲的相关文献回顾 | 第30-34页 |
·关于银行持有资本缓冲原因的探讨 | 第31-32页 |
·关于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的实证研究文献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商业银行周期性行为的监管制度背景分析 | 第34-58页 |
第一节 后危机时代的全球金融监管改革 | 第34-41页 |
·金融监管改革的背景 | 第34-36页 |
·金融监管改革的国际比较与趋势 | 第36-39页 |
·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 第39-41页 |
第二节 巴塞尔资本协议历次改革回顾 | 第41-47页 |
·国际金融危机前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概况 | 第41-45页 |
·国际金融危机后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改革成果 | 第45-47页 |
第三节 银行资本监管制度的周期性分析 | 第47-58页 |
·1988年巴塞尔旧资本协议的周期性 | 第47-48页 |
·新资本协议与巴塞尔协议Ⅲ的周期性 | 第48-55页 |
·我国银行资本监管制度的发展及其周期性特征 | 第55-58页 |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的实证研究 | 第58-8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58-60页 |
第二节 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的理论分析 | 第60-63页 |
·资本缓冲的周期性 | 第60-61页 |
·资本缓冲周期性的假设 | 第61-63页 |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样本数据 | 第63-68页 |
·模型设定 | 第63-65页 |
·数据说明与描述 | 第65-68页 |
第四节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的实证考察结果 | 第68-83页 |
·资本缓冲的周期性检验 | 第69-73页 |
·资本缓冲周期性的前提假设检验 | 第73-76页 |
·全样本期间的检验 | 第76-81页 |
·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 第81-83页 |
第五节 本章结论与启示 | 第83-85页 |
第五章 经济周期对我国银行资本缓冲行为的影响研究 | 第85-10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5-87页 |
第二节 研究设计、变量选择与样本数据 | 第87-92页 |
·研究设计 | 第87-89页 |
·变量定义与选择 | 第89-90页 |
·样本数据与描述 | 第90-92页 |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92-105页 |
·基准模型的回归结果 | 第92-96页 |
·不同类型银行的回归结果 | 第96-100页 |
·不同资本充足水平银行的回归结果 | 第100-102页 |
·稳健性分析 | 第102-105页 |
第四节 本章结论与启示 | 第105-107页 |
第六章 我国银行业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的应用研究 | 第107-131页 |
第一节 巴塞尔逆周期资本框架概述 | 第108-116页 |
·留存资本缓冲的逆周期机制与政策框架 | 第108-111页 |
·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及其政策框架 | 第111-116页 |
第二节 我国银行业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的实施探讨 | 第116-131页 |
·我国银行业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测算 | 第117-126页 |
·我国逆周期资本缓冲决策参考基准的再考察 | 第126-129页 |
·我国银行业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实施的初步结论 | 第129-13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31-138页 |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31-134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134-138页 |
·提高宏观审慎意识,促进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 | 第135页 |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逆周期政策框架 | 第135-136页 |
·引导商业银行加强资本管理,建立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6页 |
致谢 | 第146-14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