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应计异象存在性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应计异象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二、国内的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三、文献的评价与启示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页 |
第四节 研究创新和不足 | 第18-20页 |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二、本文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应计异象的理论基础 | 第20-29页 |
第一节 有效市场假说 | 第21-25页 |
一、有效市场理论 | 第21-23页 |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第23-24页 |
三、有效市场相关理论对应计异象研究启示 | 第24-25页 |
第二节 行为金融理论 | 第25-27页 |
一、核心理论 | 第25-26页 |
二、行为金融理论对应计异象的解释 | 第26页 |
三、不同市场态势下投资者情绪与应计异象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套利理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我国资本市场应计异象存在性问题实证分析 | 第29-55页 |
第一节 假设的提出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第30-34页 |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0-31页 |
二、变量定义 | 第31-33页 |
三、检验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4-55页 |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34-38页 |
二、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38-51页 |
三、稳健性检验 | 第51-55页 |
第四章 结论及启示 | 第55-58页 |
第一节 本文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第二节 本文研究结果的启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