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业板企业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7页 |
·研究背景 | 第8-13页 |
·世界创业板的发展历程 | 第8-10页 |
·中国创业板的发展历程 | 第10-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与文章框架 | 第14-15页 |
·技术路径 | 第15页 |
·研究方法与数据样本来源 | 第15-16页 |
·文章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国外关于 IPO 抑价的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信息不对称角度 | 第17-20页 |
·上市公司与承销商之间信息不对称 | 第17-18页 |
·“胜利者”诅咒假说 | 第18-19页 |
·信号传递假说 | 第19-20页 |
·信息对称假说 | 第20页 |
·与投资者行为有关的理论假说 | 第20-21页 |
·投机-泡沫假说 | 第20页 |
·“从众”效应假说 | 第20-21页 |
·与承销商(中介机构)行为有关的理论假说 | 第21-22页 |
·承销商独家垄断假说 | 第21页 |
·声誉效应假说 | 第21页 |
·承销商的收益不对称假说 | 第21页 |
·动态信息收集假说 | 第21页 |
·承销商的价格支持假说 | 第21-22页 |
·市场气氛理论 | 第22页 |
·所有权分散理论 | 第22页 |
·上市时间间隔假说 | 第22页 |
·国内关于 IPO 抑价的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IPO 制度层面的研究 | 第23页 |
·IPO 实证层面的研究 | 第23-27页 |
·对国内主板 IPO 抑价的研究 | 第23-25页 |
·对国内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研究 | 第25-27页 |
3 创业板的企业 IPO 抑价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第27-42页 |
·IPO 抑价的衡量 | 第27页 |
·统计变量的设定 | 第27-30页 |
·统计样本的选取 | 第30页 |
·回归模型的设计 | 第30页 |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检验 | 第30-33页 |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3-42页 |
4 创业板的企业 IPO 抑价的总结与建议 | 第42-49页 |
·总结 | 第42-43页 |
·降低创业板企业 IPO 抑价水平的建议 | 第43-47页 |
·企业角度 | 第43-46页 |
·完善信息披露 | 第43页 |
·推行询价机制 | 第43-44页 |
·推行保荐人制度 | 第44页 |
·建立企业的专项调研机构 | 第44-45页 |
·丰富企业的证券品种 | 第45页 |
·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 | 第45-46页 |
·资本市场角度 | 第46-47页 |
·新股发行与上市“联动机制”向“分离机制”的转变 | 第46页 |
·创新交易制度 | 第46-47页 |
·研究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 第47-49页 |
·研究局限性 | 第47页 |
·研究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