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F81细胞感染水貂肠炎病毒前后microRNA表达谱分析及相关功能鉴定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0-13页
缩略词表第13-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32页
   ·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第14页
   ·细小病毒科简介第14-23页
     ·水貂肠炎病毒概述第16页
     ·水貂肠炎病毒病原学第16页
     ·水貂肠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第16-18页
     ·水貂肠炎病毒复制机制第18-19页
     ·水貂肠炎病毒编码蛋白第19-21页
     ·水貂肠炎病毒宿主特异性受体第21-22页
     ·水貂肠炎病的防治第22-23页
   ·动物microRNA(miRNA)简介第23-30页
     ·动物miRNA基因组特点第23-24页
     ·动物miRNA的发生机制第24-26页
     ·动物miRNA的作用机制第26-27页
     ·动物miRNA的功能第27页
     ·动物miRNA的研究方法第27-30页
     ·动物miRNA与病毒相互作用第30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0-32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32-53页
   ·材料第32-38页
     ·病毒及细胞第32页
     ·质粒和菌株第32页
     ·主要试剂及耗材第32-34页
     ·主要试剂配制第34-38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38页
   ·方法第38-53页
     ·F81细胞培养第38-39页
     ·MEV培养第39页
     ·F81细胞总DNA提取第39页
     ·F81细胞总RNA提取第39页
     ·F81细胞小RNA库的构建第39-40页
     ·基因克隆及载体构建第40-47页
     ·转染第47-48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48-49页
     ·Western blot第49-51页
     ·相对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第51页
     ·MEV间接免疫荧光第51页
     ·流式细胞术检测第51-52页
     ·Ago2蛋白免疫共沉淀第52页
     ·MEV病毒滴度(TCID_(50))测定第52页
     ·数据统计学分析第52-53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53-90页
   ·F81细胞感染MEV前后miRNA表达谱分析第53-63页
     ·与已知miRNA同源的F81细胞miRNA的分析第55-58页
     ·F81细胞新miRNA的预测分析第58页
     ·F81细胞miRNA靶标预测第58-60页
     ·F81细胞感染MEV前后miRNA表达差异分析第60-62页
     ·未发现MEV编码的miRNA第62页
     ·小结与讨论第62-63页
   ·MiR-181b通过下调NS1蛋白表达抑制MEV增殖第63-80页
     ·靶向MEV mRNA的miRNA筛选第63-65页
     ·MiR-181b mimics和miR-181b inhibitors的功能验证第65-66页
     ·F81细胞的miR-181b抑制MEV增殖第66-68页
     ·MiR-181b直接靶向MEVNS1 mRNA的编码区第68-70页
     ·MiR-181b通过靶向NS1 mRNA编码区导致NS1蛋白的翻译抑制第70-72页
     ·MiR-181b通过靶向NS1抑制病毒复制第72-74页
     ·MiR-181b能够在RISC中与MEVNS1 mRNA相互结合第74-75页
     ·MiR-181c和miR-181d对MEV增殖的影响第75-77页
     ·MEV感染导致F81细胞miR-181b表达量下调第77页
     ·小结与讨论第77-80页
   ·MiR-320a和miR-140通过下调MEV受体TfR表达控制MEV感染第80-90页
     ·MiR-320a和miR-140抑制MEV受体TfR的表达第80-82页
     ·MEV感染导致miR-320a和miR-140上调,同时导致TfR下调第82-83页
     ·MiR-320a和miR-140靶向TfR mRNA 3'UTR并且在RISC中结合TfR mRNA第83-85页
     ·MiR-320a和miR-140通过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而控制MEV感染第85-86页
     ·MiR-320a和miR-140对TfR表达及MEV感染产生协同抑制效应第86-88页
     ·小结与讨论第88-90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90-91页
   ·结论第90页
   ·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附录第107-126页
作者简历第126-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拟南芥抗病突变体cpr30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及抗病机制初探
下一篇:Mitoflash和蛋白组研究揭示线粒体在线虫衰老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