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质粒拷贝数的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质粒的定义 | 第11页 |
·质粒 | 第11-12页 |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 | 第12-15页 |
·实时荧光定量 PCR 传统检测方法简介 | 第12-13页 |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特点 | 第13-14页 |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在质粒拷贝数测定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乳酸菌作为抗原提呈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乳酸菌的定义和分类 | 第15-16页 |
·乳酸菌口服疫苗 | 第16-17页 |
·模拟消化实验 | 第17-19页 |
·模拟消化实验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模拟消化实验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质粒 pLA 拷贝数方法的建立 | 第21-33页 |
·材料 | 第21页 |
·质粒、菌株 | 第21页 |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1页 |
·方法 | 第21-27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1-22页 |
·pMD18T-16s 质粒的构建 | 第22-24页 |
(1)乳酸菌基因组 DNA 制备 | 第22页 |
(2)PCR 扩增 16S 基因片段 | 第22-23页 |
(3)PCR 产物的胶回收、纯化 | 第23页 |
(4)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3页 |
(5)连接、转化 | 第23-24页 |
(6)碱裂解法小量抽提质粒 | 第24页 |
(7)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4页 |
·pMD18T-16s-CM 质粒的构建 | 第24-25页 |
(1)PCR 扩增 CM 基因片段 | 第24-25页 |
(2)目的片段与载体的酶切 | 第25页 |
(3)链接、转化 | 第25页 |
(4)碱裂解法小量抽提质粒 | 第25页 |
(5)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5页 |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对 pLA 质粒拷贝数的测定 | 第25-27页 |
(1)乳酸菌质粒的提取 | 第25-26页 |
(2)乳酸菌基因组 DNA 制备 | 第26页 |
(3)大肠杆菌基因组 DNA 的制备 | 第26页 |
(4)实时荧光定量 PCR 测定 | 第26-27页 |
·结果 | 第27-30页 |
·乳酸菌 16sRNA PCR 扩增结果 | 第27页 |
·质粒 pLA Cmr 片段 PCR 扩增结果 | 第27-28页 |
·pMD18T-16s-CM 标准质粒 16s 荧光定量溶解曲线 | 第28-29页 |
·pMD18T-16s-CM 标准质粒 CM 荧光定量溶解曲线 | 第29页 |
·荧光测定标准曲线 | 第29-30页 |
·讨论 | 第30-33页 |
第三章 重组乳杆菌质粒拷贝数的测定 | 第33-43页 |
·材料 | 第33页 |
·质粒、菌株 | 第33页 |
·主要试剂 | 第3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3页 |
·方法 | 第33-34页 |
·重组干酪乳杆菌拷贝数的测定 | 第33-34页 |
·结果 | 第34-41页 |
·LAB-pLA 和干酪乳杆菌 CICC6105 生长曲线比较 | 第34页 |
·重组菌 LAB-pLA 与重组菌 LAB-pLA-K88;LAB-pLA-K99;LAB-pLA-K88-K99;LAB-pLA-TGEV(AD);LAB-pLA-TGEV(BC)抗性组质粒拷贝数和生长曲线的比较 | 第34-36页 |
·重组菌 LAB-pLA 、 LAB-pLA-K88 、 LAB-pLA-K99 、 LAB-pLA-K88-K99 、LAB-pLA-TGEV(AD)、LAB-pLA-TGEV(BC)抗性组之间质粒拷贝数和生长曲线的比较。 | 第36-37页 |
·重组菌 LAB-pLA 与重组菌 LAB-pLA-K88;LAB-pLA-K99;LAB-pLA-K88- K99;LAB-pLA-TGEV(AD);LAB-pLA-TGEV(BC)非抗性组质粒拷贝数和生长曲线的比较 | 第37-38页 |
·重组菌 LAB-pLA 、 LAB-pLA-K88 、 LAB-pLA-K99 、 LAB-pLA-K88-K99 、LAB-pLA-TGEV(AD)、LAB-pLA-TGEV(BC)非抗性组之间质粒拷贝数和生长曲线的比较。 | 第38-39页 |
·重组菌 LAB-pLA 、 LAB-pLA-K88 、 LAB-pLA-K99 、 LAB-pLA-K88-K99 、LAB-pLA-TGEV(AD)、LAB-pLA-TGEV(BC)抗性组与非抗性组质粒拷贝数和生长曲线的比较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重组乳杆菌模拟消化实验 | 第43-53页 |
·材料 | 第43页 |
·质粒、菌株 | 第43页 |
·主要试剂 | 第4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3页 |
·方法 | 第43-45页 |
·重组干酪乳杆菌人工消化模拟耐受试验 | 第43-45页 |
·结果 | 第45-50页 |
·重组菌 LAB-pLA-K88、LAB-pLA-K99、LAB-pLA-K88-K99、LAB-pLA-TGEV(AD)、LAB-pLA-TGEV(BC)模拟人工胃液消化组 5h PCN | 第45页 |
·重组菌 LAB-pLA-K88、LAB-pLA-K99、LAB-pLA-K88-K99、LAB-pLA-TGEV(AD)、LAB-pLA-TGEV(BC)模拟人工胃液消化组细菌活菌数 | 第45-47页 |
·重组菌 LAB-pLA-K88、LAB-pLA-K99、LAB-pLA-K88-K99、LAB-pLA-TGEV(AD)、LAB-pLA-TGEV(BC)人工肠液模拟消化组质粒拷贝数 | 第47页 |
·重组菌 LAB-pLA-K88、LAB-pLA-K99、LAB-pLA-K88-K99、LAB-pLA-TGEV(AD)、LAB-pLA-TGEV(BC)人工肠液模拟消化组细菌活菌数计数 | 第47-48页 |
·重组菌 LAB-pLA-K88、LAB-pLA-K99、LAB-pLA-K88-K99、LAB-pLA-TGEV(AD)、LAB-pLA-TGEV(BC)人工胆汁模拟消化组 5h PCN | 第48-49页 |
·重组菌 LAB-pLA-K88、LAB-pLA-K99、LAB-pLA-K88-K99、LAB-pLA-TGEV(AD)、LAB-pLA-TGEV(BC)人工胆汁模拟消化组细菌活菌数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70页 |
个人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