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山水画构图的美学特征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引言 | 第9-15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理论意义 | 第10页 |
2、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二、倪瓒山水画构图的形成及形式 | 第15-28页 |
(一) 倪瓒山水画构图的形成 | 第15-23页 |
1、倪瓒早期的山水画构图 | 第15-17页 |
2、倪瓒中期的山水画构图 | 第17-20页 |
3、倪瓒晚期的山水画构图 | 第20-23页 |
(二) 倪瓒山水画构图的形式 | 第23-28页 |
1、近景 树木与空亭 | 第23-25页 |
2、中景 空白的湖水 | 第25-26页 |
3、远景 远处的山石 | 第26-28页 |
三、倪瓒山水画构图的美学特征 | 第28-44页 |
(一) 远 | 第28-33页 |
1、平远—静 | 第29-30页 |
2、阔远—空 | 第30-33页 |
(二) 简 | 第33-36页 |
(三) 逸 | 第36-44页 |
1、逸气 | 第38-41页 |
2、逸境 | 第41-44页 |
四、倪瓒山水画构图形成的源流 | 第44-59页 |
(一) 倪瓒构图形成的外在因素 | 第44-48页 |
1、时代背景 | 第44-45页 |
2、生活环境 | 第45-48页 |
(二) 师承对倪瓒的影响 | 第48-53页 |
(三) 倪瓒构图成熟的思想根源 | 第53-59页 |
1、儒、道、禅思想的融入 | 第53-56页 |
2、逸民情结的提升 | 第56-59页 |
五、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