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简要评述 | 第18页 |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2章 民营企业及其融资的理论基础 | 第21-31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21-26页 |
·民营企业 | 第21-22页 |
·民营企业融资 | 第22-24页 |
·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 | 第24-26页 |
·民营企业融资理论基础 | 第26-31页 |
·MM 理论 | 第26-27页 |
·融资优序理论 | 第27-28页 |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8-29页 |
·代理成本理论 | 第29-30页 |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30-31页 |
第3章 泉州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 第31-34页 |
·泉州民营企业发展概况 | 第31-32页 |
·民营企业是泉州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31页 |
·民营企业是推动泉州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 第31页 |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日趋规范 | 第31-32页 |
·泉州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 第32-34页 |
·直接融资受到严格限制 | 第32页 |
·间接融资遭遇信用危机 | 第32页 |
·自身融资能力不足 | 第32-33页 |
·融资存在着担保问题 | 第33页 |
·现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缺陷 | 第33-34页 |
第4章 泉州民营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 第34-41页 |
·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原因 | 第34-37页 |
·信息不对称 | 第34-35页 |
·贷款意愿不强 | 第35-36页 |
·民营企业无法适应抵押要求 | 第36页 |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规范 | 第36-37页 |
·企业自身原因 | 第37-38页 |
·财务透明度低,缺乏信用 | 第37-38页 |
·自有资本金和抵押品短缺 | 第38页 |
·体制性原因 | 第38-41页 |
·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政策上进行区别对待 | 第38-39页 |
·对民营企业未提供有效的服务 | 第39-41页 |
第5章 泉州民营企业融资对策探讨 | 第41-56页 |
·泉州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 第41-44页 |
·内源型融资和外源型融资 | 第41-42页 |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 第42-43页 |
·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 第43-44页 |
·融资模式创新 | 第44-46页 |
·BOT 和 TOT 融资 | 第44-45页 |
·保险融资 | 第45页 |
·资产抵押融资 | 第45-46页 |
·民营企业自身方面 | 第46-49页 |
·民营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第46页 |
·加强自身管理 | 第46-47页 |
·泉州民营企业应树立信用意识 | 第47-48页 |
·泉州民营企业需要发挥产业集群融资优势 | 第48-49页 |
·政府层面对策建议 | 第49-52页 |
·健全泉州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 第49-50页 |
·加强信用评级体系建设 | 第50页 |
·完善企业信贷担保体系 | 第50-51页 |
·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的外部环境 | 第51页 |
·完善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机制 | 第51-52页 |
·重视民间资本在融资中的作用 | 第52页 |
·银行等金融机构方面 | 第52-56页 |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 第52-53页 |
·开拓间接融资渠道 | 第53-54页 |
·发展直接融资渠道 | 第54-55页 |
·加强和完善社会中介服务 | 第55-5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9页 |
·研究结论 | 第56-58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