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9-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9-1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2页 |
|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 第2章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和“中国奇迹”概述 | 第13-21页 |
|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概述 | 第13-16页 |
|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概念 | 第13-14页 |
|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4页 |
|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历史文化渊源 | 第14-15页 |
|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特征 | 第15-16页 |
| ·“中国奇迹”概述 | 第16-21页 |
| ·什么是“中国奇迹” | 第16页 |
| ·“中国奇迹”的具体表现状态描述 | 第16-19页 |
| ·中国社会发展是否为奇迹 | 第19页 |
| ·中国奇迹“奇”在何处 | 第19-21页 |
| 第3章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对“中国奇迹”贡献与作用的具体表现 | 第21-37页 |
| ·围绕发展,促进经济建设 | 第21-25页 |
| ·科学决策经济发展政策 | 第21-23页 |
| ·有效调控国家经济资源 | 第23-24页 |
| ·民主党派参与经济建设实践 | 第24-25页 |
| ·人民政协助力经济发展 | 第25页 |
| ·发扬民主,推进政治建设 | 第25-28页 |
| ·维护党际和谐 | 第25-26页 |
| ·遏制腐败现象 | 第26-27页 |
| ·参与国家政权 | 第27页 |
| ·健全民主制度 | 第27-28页 |
| ·关注文化,助力文化建设 | 第28-31页 |
|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 第28-29页 |
| ·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 第29页 |
| ·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 第29-31页 |
| ·构建和谐,助推社会建设 | 第31-33页 |
| ·有效维护政治稳定 | 第31页 |
| ·有效整合各方利益 | 第31-32页 |
| ·有效理顺社会民意 | 第32-33页 |
| ·关心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第33-37页 |
| ·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概念 | 第33-34页 |
|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 第34页 |
| ·为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 | 第34-37页 |
| 第4章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对“中国奇迹”产生作用的原因 | 第37-41页 |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发展方向 | 第37-38页 |
| ·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第37页 |
| ·党的领导始终把握宏观经济政策 | 第37-38页 |
| ·党的领导始终把握稳定发展的方向 | 第38页 |
| ·多党派合作推动发展进程 | 第38-41页 |
| ·科学民主决策,促进科学发展 | 第38-39页 |
| ·整合利益诉求,促进和谐发展 | 第39页 |
| ·团结各方力量,促进全面发展 | 第39-40页 |
| ·建设公民社会,促进持续发展 | 第40-41页 |
| 第5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让“中国奇迹”延续和发展 | 第41-48页 |
| ·影响“中国奇迹”延续的几个主要问题 | 第41-43页 |
| ·资源能源短缺问题 | 第41页 |
|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 第41-42页 |
| ·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 第42页 |
| ·社会公平缺失以及发展不平衡问题 | 第42-43页 |
| ·国际经济摩擦问题 | 第43页 |
|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让“中国奇迹”继续 | 第43-48页 |
| ·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有效途径 | 第43-45页 |
| ·推进我国政治改革,给“中国奇迹”延续以制度保证 | 第45-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