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1-17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2-13页 |
·“政绩人”假设 | 第12-13页 |
·地方政府 | 第13页 |
·地方政府低碳投入 | 第13页 |
·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13-15页 |
·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低碳经济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政府投资文献综述 | 第19-20页 |
·环境财政文献综述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政绩人”假设的内涵、理论基础与调查分析 | 第23-31页 |
·“政绩人”假设的内涵 | 第23-24页 |
·偏执型“政绩人” | 第23页 |
·科学型“政绩人” | 第23-24页 |
·“政绩人”假设的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经济人”假设理论 | 第24-25页 |
·社会人假设 | 第25页 |
·自我实现人假设 | 第25页 |
·复杂人假设 | 第25-26页 |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第26-27页 |
·“政绩人”假设的调查分析 | 第27-31页 |
第四章 中国地方政府建立低碳投入机制的理论依据 | 第31-37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31-32页 |
·外部性理论概述 | 第31页 |
·环境问题的外部性 | 第31页 |
·地方政府建立低碳投入机制的外部性 | 第31-32页 |
·公共物品供给理论 | 第32-33页 |
·政府干预理论 | 第33-34页 |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4-37页 |
·生态文明的内涵 | 第34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4-37页 |
第五章 中国地方政府建立低碳投入机制的必要性 | 第37-43页 |
·有利于避免环境物品供给的市场失灵 | 第37页 |
·有利于解决大气污染与能源短缺 | 第37-40页 |
·碳排放量的数据处理 | 第37-39页 |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计量分析 | 第39-40页 |
·有利于提升城市绿色竞争力 | 第40页 |
·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观 | 第40-43页 |
第六章 发达国家政府低碳投入机制的经验 | 第43-47页 |
·美国政府低碳投入机制的经验 | 第43-44页 |
·英国政府低碳投入机制的经验 | 第44-45页 |
·德国政府低碳投入机制的经验 | 第45页 |
·日本政府低碳投入机制的经验 | 第45-46页 |
·发达国家政府低碳投入机制的启示 | 第46-47页 |
第七章 建立科学型“政绩人”主导下的地方政府低碳投入机制的对策 | 第47-51页 |
·引导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建立低碳预算专项资金 | 第47页 |
·建立中央政府对欠发达地区的低碳财政支持机制 | 第47-48页 |
·引导地方政府制定低碳投入的长期规划 | 第48-49页 |
·建立引导“节能减排”的政府投入机制 | 第49页 |
·建立支持公益性低碳项目多样化的政府投入机制 | 第49页 |
·建立资助低碳技术研发的政府投入机制 | 第49-51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附件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