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流宜宾段植被覆盖变化遥感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9-15页 |
| 1 绪论 | 第15-29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5-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 ·国外植被变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国内植被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 ·研究目的与拟解决关键问题 | 第24-26页 |
| ·研究目的 | 第24-25页 |
| ·拟解决关键问题 | 第25-26页 |
| ·研究内容、技术流程与论文结构安排 | 第26-2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流程 | 第26-28页 |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8-29页 |
| 2 研究区概述、数据源及预处理和研究方法 | 第29-51页 |
| ·研究区概述 | 第29-32页 |
| ·地理位置范围 | 第29页 |
| ·地形与地貌 | 第29-30页 |
| ·气候情况 | 第30-31页 |
| ·自然资源概况 | 第31页 |
| ·经济与人口状况 | 第31-32页 |
| ·数据源与数据预处理 | 第32-44页 |
| ·数据来源 | 第32-37页 |
| ·遥感数据预处理 | 第37-44页 |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44-50页 |
| ·植被 NDVI 变化分析方法 | 第44-48页 |
| ·植被变化的景观格局评价方法 | 第48-50页 |
| ·NDVI 变化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 第50页 |
| ·植被覆盖度估算方法 | 第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3 植被覆盖的 NDVI 时空变化分析 | 第51-72页 |
| ·NDVI 均值与最大值变化分析 | 第51-53页 |
| ·NDVI 变化趋势分析 | 第53-56页 |
| ·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 第56-71页 |
| ·植被 NDVI 分级变化 | 第56-65页 |
| ·植被覆盖动态变化 | 第65-69页 |
| ·植被覆盖动态生长变化特征图谱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4 植被覆盖变化的评价 | 第72-81页 |
| ·人均 NDVI 等级面积变化 | 第72-73页 |
| ·植被 NDVI 等级的综合指数模型评价 | 第73-74页 |
| ·植被覆盖 NDVI 等级面积的景观格局变化 | 第74-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5 植被覆盖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81-109页 |
| ·植被 NDVI 变化与水文气候和地表亮温的关系 | 第81-93页 |
| ·植被 NDVI 变化与降水、陆表水分的关系 | 第81-87页 |
| ·植被 NDVI 变化与气温、地表亮温的关系 | 第87-93页 |
| ·植被 NDVI 变化与地形因素相关分析 | 第93-96页 |
| ·影响植被变化的人为驱动因素分析 | 第96-103页 |
| ·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 第96-101页 |
| ·人口增长的压力 | 第101-102页 |
| ·其它因素 | 第102-103页 |
| ·植被 NDVI 均值变化的多元因素模型 | 第103-108页 |
| ·回归结果 | 第103-107页 |
| ·结果讨论分析 | 第107-10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 6 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统计学模拟估算模型 | 第109-125页 |
| ·样方数据处理 | 第110-112页 |
| ·植被信息提取 | 第112-114页 |
| ·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 | 第114-118页 |
| ·模型精度评价 | 第118-119页 |
| ·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变化 | 第119-121页 |
| ·研究区植被覆盖度面积预测 | 第121-123页 |
| ·讨论与分析 | 第123-1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25-128页 |
| ·本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125-126页 |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26页 |
| ·展望 | 第126-1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8-135页 |
| 附录 | 第135-137页 |
| 致谢 | 第137-139页 |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