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1 绪论 | 第14-24页 |
| ·引言 | 第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 ·采空区瓦斯治理措施 | 第15-17页 |
| ·采空区“三带”划分理论 | 第17-18页 |
| ·CFD在流场数值模拟的应用 | 第18-20页 |
| ·采空区瓦斯抽采对“三带”影响研究 | 第20页 |
| ·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路线 | 第21-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2 采空区瓦斯涌出及运移特点 | 第24-30页 |
| ·采空区瓦斯来源 | 第24页 |
| ·邻近层涌入的瓦斯 | 第24页 |
| ·本煤层开采涌出的瓦斯 | 第24页 |
| ·采空区瓦斯运移形式 | 第24-26页 |
| ·分子扩散 | 第25页 |
| ·对流 | 第25-26页 |
| ·机械弥散 | 第26页 |
| ·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规律 | 第26-27页 |
| ·平行工作面方向上 | 第27页 |
| ·垂直高度方向上 | 第27页 |
| ·工作面宽度方向上 | 第27页 |
| ·回采期间瓦斯来源测定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3 综放工作面抽采条件下采空区环境特性 | 第30-36页 |
| ·抽放条件下采空区遗煤自燃发火特点 | 第30-31页 |
| ·工作面风量对采空区“三带”影响 | 第31-33页 |
| ·抽放对采空区“三带”的影响 | 第33-35页 |
| ·抽放方式的影响 | 第34页 |
| ·抽放流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4 采空区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6-46页 |
| ·综放采空区抽采条件下的物理模型建立 | 第36-38页 |
| ·工作面概况 | 第36页 |
| ·采场的相关假设 | 第36-37页 |
| ·三维建模及网格划分 | 第37-38页 |
| ·综放采空区抽采条件下的数学模型建立 | 第38-45页 |
| ·多孔介质渗流理论 | 第38-42页 |
| ·采空区渗流控制方程 | 第42-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5 综放采空区抽采条件下流场数值模拟 | 第46-68页 |
| ·ANSYS FLUENT软件的介绍 | 第46-49页 |
| ·ANSYS FLUENT软件的应用 | 第46-47页 |
| ·ANSYS FLUENT软件的建模及网格划分 | 第47页 |
| ·ANSYS FLUENT程序求解步骤 | 第47-48页 |
| ·ANSYS FLUENT求解方法 | 第48-49页 |
| ·ANSYS FLUENT软件的自定义函数(UDF) | 第49页 |
| ·模拟方案 | 第49-50页 |
| ·边界条件及相关参数的设定 | 第50-53页 |
| ·边界条件 | 第50-51页 |
| ·相关参数设定 | 第51-53页 |
| ·模拟结果 | 第53-63页 |
| ·U型通风 工作面不同风量模拟结果 | 第53-58页 |
| ·U型通风 上隅角插管模拟结果 | 第58-63页 |
| ·模拟分析 | 第63-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6 1502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实测 | 第68-80页 |
| ·1502采空区上隅角瓦斯抽采方案 | 第68页 |
| ·采空区“三带”划分指标 | 第68-70页 |
| ·1502工作面采空区“三带”现场观测 | 第70-72页 |
| ·气体采集系统及设备 | 第70页 |
| ·“三带”测试系统现场布置 | 第70-72页 |
| ·测定结果分析及“三带”划分 | 第72-78页 |
| ·采空区气体浓度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72-77页 |
| ·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 | 第77-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 7 结论 | 第80-82页 |
| ·主要结论 | 第80-81页 |
| ·工作展望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 作者简介 | 第86-88页 |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