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代际正义的内涵 | 第9-15页 |
一、 正义的概念及其标准 | 第9-12页 |
(一) 正义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 正义的标准 | 第10-12页 |
二、 代际正义 | 第12-15页 |
(一) 代际正义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 代际正义的正当性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功利主义理论视域的代际正义的正当性 | 第15-20页 |
一、 功利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15-16页 |
二、 功利主义代际正义证明的方法 | 第16-17页 |
(一) 成本效益分析 | 第16页 |
(二) 对后代人的贴现率问题 | 第16-17页 |
(三) 后代人利益的计算标准问题 | 第17页 |
三、 功利主义代际正义证明方法的局限 | 第17-20页 |
(一) 成本效益分析的分配缺陷 | 第17-18页 |
(二) 对未来进行的贴现率问题的不公平现象 | 第18-19页 |
(三) 假定偏好的不成立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道义论理论视域的代际正义的正当性 | 第20-24页 |
一、 以康德思想为核心的道义论 | 第20-21页 |
二、 道义论对代际正义的要求 | 第21-22页 |
(一) 道义论要求当代人不得实施对后代人有损害的行为 | 第21-22页 |
(二) 道义论以提高后代人福祉为目的 | 第22页 |
(三) 道义论理论要求当代人尊重后代人的行为方式 | 第22页 |
三、 道义论对代际正义证明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一) 绝对命令的强制性 | 第23页 |
(二) 资源利用矛盾会使绝对命令失效 | 第23页 |
(三) 世代之间正义标准的差异性 | 第23-24页 |
第四章 契约论理论视域内的代际正义的正当性 | 第24-31页 |
一、 罗尔斯论代际正义的理论背景 | 第24-26页 |
二、 罗尔斯对于代际正义的观点 | 第26-27页 |
三、 罗尔斯对于获得代际正义的三个策略 | 第27-31页 |
(一) 第三者的责任 | 第27-28页 |
(二) 罗尔斯理论中的道德假定 | 第28-30页 |
(三) “同一世代限制” | 第30-31页 |
第五章 对于代际正义的正当性理论的思考 | 第31-36页 |
一、 对功利主义的代际正义的正当性的反思 | 第31-32页 |
(一) 功利与正义的关系 | 第31页 |
(二) 对功利主义不足之处的反思 | 第31-32页 |
二、 对道义论的代际正义的正当性的反思 | 第32-33页 |
(一) 如何达到目的原则?它是否自明? | 第32页 |
(二) 如何解决道德之间的冲突? | 第32-33页 |
(三) 为什么我们要有惩罚制度? | 第33页 |
三、 对契约论证明方法的代际正义的正当性赞成与反思 | 第33-34页 |
(一) 对契约论证明方法的赞成 | 第33页 |
(二) 对契约论证明方法的反思 | 第33-34页 |
四、 功利主义、道义论与契约论方法的关系 | 第34-36页 |
(一) 功利主义与道义论的关系 | 第34页 |
(二) 功利主义、道义论与契约论的关系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附录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