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产量性状与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引言第12-24页
   ·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基础第12-14页
   ·分子标记及其在小麦中的应用第14-18页
     ·分子标记的概念及其特点第14页
     ·分子标记的类型第14-15页
     ·分子标记在小麦中的应用第15-18页
   ·关联分析及其在小麦研究中的应用第18-23页
     ·连锁不平衡第18-20页
     ·群体结构第20-21页
     ·关联分析第21-23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3-2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4-34页
   ·试验材料第24-27页
   ·田间试验第27页
     ·试验设计第27页
     ·产量性状调查第27页
   ·DNA 提取第27-28页
     ·基因组 DNA 的提取第27-28页
     ·相关试剂的配制第28页
   ·PCR 反应第28-31页
     ·多态性引物的选用第28-30页
     ·PCR 反应体系第30-31页
     ·扩增程序第31页
   ·扩增产物检测第31-33页
     ·凝胶电泳系统第31-32页
     ·硝酸银染色步骤第32页
     ·相关试剂的配制第32-33页
   ·数据统计方法第33-34页
     ·小麦产量性状的统计分析第33页
     ·分子标记和群体结构分析第33页
     ·关联分析第33-3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4-50页
   ·小麦产量性状的表现和相关分析第34-36页
     ·小麦产量性状的表现第34-35页
     ·小麦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第35-36页
   ·分子标记多态性及群体结构分析第36-37页
   ·分子标记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分析第37-44页
   ·关联位点优异等位变异分析第44-50页
4 讨论第50-54页
   ·功能标记在关联分析中的应用第50-51页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第51页
   ·表型性状与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第51-53页
   ·优异等位变异分析第53-54页
5 结论第54-56页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的分子标记多态性及群体结构分析第54页
   ·分子标记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分析第54页
   ·优异等位变异分析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花生突变体分析调控子仁饱满度的生理因素及其基因的研究
下一篇:三个玉米叶色突变体的鉴定和遗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