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致谢 | 第9-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 ·秸秆的利用现状 | 第16-18页 |
| ·中国的秸秆资源 | 第16页 |
| ·中国的秸秆利用现状 | 第16-17页 |
| ·国外的秸秆利用现状 | 第17页 |
| ·秸秆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凹凸棒石的研究状况 | 第18-20页 |
| ·凹凸棒石的结构和特性 | 第18-19页 |
| ·凹凸棒石的利用现状 | 第19-20页 |
| ·凹凸棒石的热处理 | 第20页 |
| ·木质陶瓷/凹凸棒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 ·木质陶瓷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 ·国内木质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 ·国外对木质陶瓷制备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 ·功能型木质复合材料的发展 | 第23-24页 |
| ·木质陶瓷/凹凸棒石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24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来源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木质陶瓷/凹凸棒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 第26-44页 |
| ·概述 | 第26页 |
| ·木质陶瓷/凹凸棒石复合材料坯体的制备工艺 | 第26-35页 |
| ·实验原料 | 第26页 |
| ·主要实验设备 | 第26-27页 |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7-30页 |
| ·实验具体过程 | 第30-34页 |
| ·压制废品的原因分析 | 第34-35页 |
| ·木质陶瓷/凹凸棒石复合材料坯体的烧结工艺 | 第35-41页 |
| ·坯体烧结工艺简介 | 第35页 |
| ·坯体烧结工艺所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案 | 第35-38页 |
| ·影响烧结的因素及烧结工艺中的热解分析 | 第38-39页 |
| ·烧结废品原因分析 | 第39-41页 |
| ·总结 | 第41-44页 |
| 第三章 麦秸基木质陶瓷/凹凸棒石复合材料性能测试与数据分析 | 第44-56页 |
| ·概述 | 第44页 |
| ·复合材料残炭率测试和数据分析 | 第44-46页 |
| ·残炭率测试原理 | 第44页 |
| ·残炭率数据分析 | 第44-46页 |
| ·复合材料抗弯强度测试和数据分析 | 第46-48页 |
| ·复合材料抗弯强度测试 | 第46页 |
| ·复合材料抗弯强度数据分析 | 第46-48页 |
| ·复合材料气孔率、密度、体积密度测试和数据分析 | 第48-53页 |
| ·复合材料气孔率、密度、体积密度测试原理 | 第48-49页 |
| ·复合材料气孔率、密度、体积密度数据分析 | 第49-53页 |
| ·复合材料电阻率测试和数据分析 | 第53-56页 |
| ·复合材料电阻率测试原理 | 第53页 |
| ·复合材料电阻率数据分析 | 第53-56页 |
| 第四章 油菜/麦秸基木质陶瓷/凹凸棒石复合材料性能比较和分析 | 第56-69页 |
| ·概述 | 第56页 |
| ·残炭率测试及数据分析 | 第56-58页 |
| ·复合材料残炭率测试及数据分析 | 第56-57页 |
| ·两类复合材料的残炭率对比和分析 | 第57-58页 |
| ·抗弯强度测试与数据分析 | 第58-61页 |
| ·复合材料抗弯强度测试及数据分析 | 第58-60页 |
| ·两类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对比和分析 | 第60-61页 |
| ·密度、体积密度和气孔率 | 第61-66页 |
| ·复合材料密度、体积密度和气孔率测试及数据分析 | 第61-64页 |
| ·两类复合材料的真密度、体积密度和气孔率的对比和分析 | 第64-66页 |
| ·电阻率 | 第66-69页 |
| ·复合材料电阻率测试及数据分析 | 第66-67页 |
| ·两类复合材料电阻率的对比和分析 | 第67-69页 |
| 第五章 木质陶瓷∕凹凸棒石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结构分析 | 第69-73页 |
| ·X 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69-72页 |
| ·实验器材 | 第69-71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71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1-72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72-73页 |
| ·实验步骤 | 第72页 |
| ·木质陶瓷/凹凸棒石复合材料的 SEM 分析 | 第72-73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3-75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 附录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