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 ·抗菌材料研究的必要性 | 第12-13页 |
| ·抗菌材料的发展及分类 | 第13-14页 |
| ·无机抗菌剂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光催化系抗菌剂 | 第14-15页 |
| ·金属氧化物系抗菌剂 | 第15页 |
| ·银系抗菌剂 | 第15-17页 |
| ·铜系抗菌剂 | 第17-19页 |
| ·选题依据 | 第19-2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21-26页 |
| 第二章 水热法制备树枝晶铜及其抗菌性能 | 第26-36页 |
| ·实验部分 | 第26-28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 ·实验步骤 | 第27页 |
| ·抗菌性能测试 | 第27-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3页 |
| ·形貌与结构的表征 | 第28-29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29页 |
| ·乙醇胺/水体积比的影响 | 第29-30页 |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0-31页 |
| ·三乙醇胺的影响 | 第31页 |
| ·铜树枝晶的形成机理 | 第31-32页 |
| ·抗菌性能测试 | 第32-33页 |
| ·结论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氧化亚铜微纳米晶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 第36-48页 |
|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6-37页 |
| ·实验步骤 | 第37页 |
| ·抗菌性能测试 | 第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5页 |
| ·XRD 和 XPS 表征 | 第37-38页 |
| ·PVP 浓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 ·柠檬酸钠浓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沉淀剂碳酸钠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 ·还原剂葡萄糖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 ·Cu_2O 的生长机制 | 第42页 |
| ·氧化亚铜的光学性能 | 第42-43页 |
| ·氧化亚铜的红外表征 | 第43页 |
| ·抗菌性能测试 | 第43-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羧甲基壳聚糖/铜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 第48-62页 |
|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8-49页 |
| ·实验步骤 | 第49页 |
| ·抗菌性能测试 | 第49-5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8页 |
| ·XRD 和 FT-IR 表征 | 第50-51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 ·CMCS 用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水合肼用量的影响 | 第53页 |
| ·CMCS/Cu 的光学性能 | 第53页 |
| ·CMCS/Cu 的生长机制 | 第53-54页 |
| ·抗菌性能测试 | 第54-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第五章 聚丙烯酸修饰的水溶性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 第62-76页 |
| ·实验部分 | 第62-63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62-63页 |
| ·实验步骤 | 第63页 |
| ·抗菌性能测试 | 第6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3-72页 |
| ·XRD,FT-IR 和形貌表征 | 第63-64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64-65页 |
| ·水合肼量的影响 | 第65-66页 |
| ·修饰剂聚丙烯酸量的影响 | 第66页 |
| ·光学性能 | 第66-67页 |
| ·抗菌性能测试 | 第67-71页 |
| ·抗菌机制 | 第71-72页 |
| ·结论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第六章 ZnO 和 ZnO/Cu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 第76-86页 |
| ·实验部分 | 第76-77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76页 |
| ·实验步骤 | 第76-77页 |
| ·抗菌性能测试 | 第7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7-83页 |
| ·XRD 表征 | 第77-78页 |
| ·Zn~(2+)/NaOH 摩尔比的影响 | 第78-79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79页 |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79-80页 |
| ·水合肼对 ZnO/Cu 的影响 | 第80-81页 |
| ·抗菌性能测试 | 第81-83页 |
| ·结论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 致谢 | 第88-9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