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政治制度论文--公民权利与义务论文

网络问政的负外部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1-12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综述第13-15页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3-14页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14-15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5-16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5-16页
   ·课题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6-17页
第2章 网络问政的兴起及其理论基础第17-31页
   ·网络问政的内涵、特征及其意义第17-23页
     ·网络问政的内涵第17-19页
     ·网络问政的特征第19-21页
     ·网络问政的意义第21-23页
   ·网络问政的发展历程及其标志性事件第23-26页
     ·网络问政初具雏形阶段:(2001年——2003年)第23-24页
     ·网络问政迅猛发展阶段:(2004年——2007年)第24-25页
     ·网络问政正式确立阶段:(2008年——2009年)第25页
     ·网络问政开始步入规范运行阶段:(2010年——至今)第25-26页
   ·网络问政的理论基础第26-31页
     ·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第26-27页
     ·网络外部性理性论第27页
     ·话语理论第27-28页
     ·博弈论第28页
     ·政治沟通理论第28-31页
第3章 网络问政的运行机制与博弈论证第31-39页
   ·网络问政的现实载体第31-33页
     ·论坛第31页
     ·博客第31-32页
     ·留言板第32页
     ·QQ群、MSN及微信第32-33页
     ·微博:网络问政的新力量第33页
   ·网络问政运行机制第33-34页
   ·网络问政中公民与政府的博弈第34-39页
     ·信息博弈第34-35页
     ·模型论证第35页
     ·博弈策略选择第35-39页
第4章 网络问政的外部性研究第39-51页
   ·网络问政的正外部性第39-41页
     ·政治领域:网络广场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第39-40页
     ·社会领域:关注民生,建构和谐社会第40-41页
   ·网络问政的负外部性第41-45页
     ·催生效应、放大效应、腐蚀效应第41-42页
     ·“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的对峙第42-43页
     ·公民自由表达的“搭便车”行为第43页
     ·黑幕倾向,潜藏“社会不公正”第43-44页
     ·网络谣言与信息欺骗第44页
     ·网络暴力,狂热的宣泄第44-45页
   ·网络问政负外部性产生的原因解析第45-51页
     ·网民参与问政缺乏理性和责任意识第45-46页
     ·网络问政资源不均衡,“民意被代表”第46-48页
     ·网络问政机制不健全,制度化建设滞后第48页
     ·公信力下降,政府陷入“塔西佗陷阱”第48-51页
第5章 策略选择:网络问政负外部性的消解第51-63页
   ·加强网络管理,优化问政环境第51-53页
     ·加强网络信息管理第51-52页
     ·加强网络关键节点管理第52页
     ·加强网络群体心理引导第52-53页
   ·健全网络管理,促进网络问政规范化秩序化发展第53-55页
     ·信息实时整合制度第53-54页
     ·评议监督制度第54-55页
     ·网络立法第55页
   ·消弭现实鸿沟,实现网络资源的均衡第55-56页
   ·强化政府公信力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网络执政能力第56-59页
     ·开诚布公,重塑政府公信力第56-57页
     ·慎待话语,提高与新兴媒体政治沟通的能力第57-58页
     ·文明表率,塑造良好的网络公众形象第58页
     ·顺势而为,增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第58-59页
   ·提高公民素养,使网络问政走向理性化和责任化第59-63页
     ·明确网络公民意识,规范网民网络问政行为第59-60页
     ·提升网民参政议政素养,强化权利对权力的理性监督第60页
     ·加强参与型公民文化建设,使网民回归公民第60-63页
结束语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附录1第67-69页
附录2第69-71页
附录3第71-73页
致谢第73-75页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海问题”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现状调查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