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1. 前言 | 第14-21页 |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选题目的 | 第15-16页 |
·选题意义 | 第16-18页 |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实践意义 | 第16-18页 |
·研究框架及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20-21页 |
2. 理论回顾及文献综述 | 第21-32页 |
·相关理论回顾 | 第21-26页 |
·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流动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21-25页 |
·理论总结 | 第25-2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6-32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6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6-30页 |
·研究综述总结 | 第30-32页 |
3. 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界定、群体特征及国际比较 | 第32-45页 |
·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 | 第32-33页 |
·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 | 第33页 |
·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 | 第33-39页 |
·受教育程度提高,但是专业技能欠缺 | 第33-34页 |
·对农村认同度低,农业技能欠缺 | 第34-35页 |
·留城意愿强烈,返乡意愿低 | 第35-36页 |
·生活特征城市化和权利意识觉醒,对精神生活要求高 | 第36-37页 |
·就业方向主要集中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 第37-38页 |
·职业发展迷茫,但创业意愿增强 | 第38页 |
·社会保障(五险一金)不健全,医疗、教育等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 第38-39页 |
·农民工问题的国际(地区)比较 | 第39-43页 |
·“农民工“在不同国家(地区)的表现形式 | 第39-40页 |
·“农民工”劳动力转移模式 | 第40-42页 |
·经验和启示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4. 新生代农民工出路之一:市民化 | 第45-53页 |
·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二元制度 | 第45-47页 |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 第47-52页 |
·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和充当制度设计角色 | 第48-50页 |
·新生代农民工提高自身留城能力 | 第50-51页 |
·城市及居民包容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主动和市民互动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新生代农民工的出路之二:返乡就业创业与发展现代农业 | 第53-69页 |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约束条件 | 第53-58页 |
·城市化水平低下 | 第53-55页 |
·制度约束——城乡二元制度 | 第55-56页 |
·人力资本约束 | 第56-57页 |
·农村的约束 | 第57-58页 |
·新生代农民工出路之二:返乡就业、创业与发展现代农业 | 第58-61页 |
·现代农业的界定、理论视角及国家政策分析 | 第61-64页 |
·现代农业的界定 | 第61-62页 |
·现代农业的理论视角 | 第62-63页 |
·中国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 | 第63-64页 |
·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结合起来 | 第64-67页 |
·发展现代农业企业,吸引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 | 第65-66页 |
·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与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结合起来 | 第66页 |
·中小城镇发展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 | 第66-67页 |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农村教育、技能培训投入 | 第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6.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路径——金堂县的一个经验分析 | 第69-77页 |
·金堂县劳动力流动的阶段回顾 | 第69-70页 |
·金堂县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背景分析 | 第70-71页 |
·主要政策措施 | 第71-74页 |
·有技术类新生代农民工 | 第72-73页 |
·无技术类新生代农民工 | 第73-74页 |
·金堂县经验总结 | 第74-77页 |
·政府引导,科学规划,政策支持是解决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的保证 | 第75页 |
·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的关键 | 第75页 |
·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结合,促进农业现代化 | 第75-76页 |
·坚持返乡就业、创业与推动城乡一体化结合起来 | 第76-77页 |
7. 研究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附录 | 第83-87页 |
后记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