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民族史志论文

“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34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3页
  (一) 选题背景第10-12页
  (二) 选题意义第12-13页
 二、相关研究综述第13-24页
  (一) 旅游人类学研究第13-16页
  (二) 旅游规划研究第16-21页
  (三) 民族志研究第21-24页
 三、关键理论及概念界定第24-32页
  (一) 圈子及脱域机制第24-26页
  (二)“旅游凝视”理论第26-31页
  (三)关于“建构”与“实践”第31-32页
 四、研究方法及写作框架第32-34页
  (一) 研究方法第32-33页
  (二) 写作框架第33-34页
第一章 规划中国旅游的盛宴第34-54页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旅游浪潮第34-41页
  一、大众旅游——现代性的后果第34-36页
  二、后现代旅游的兴起第36-39页
  三、全球化视野下的旅游开发第39-41页
 第二节 中国旅游规划市场的形成第41-46页
  一、从旅游事业到旅游产业第41-42页
  二、旅游规划市场的内驱力第42-44页
  三、旅游规划的产业化第44-46页
 第三节 旅游规划专家系统及其运作第46-54页
  一、因项目而走到一起的人们第46-47页
  二、作为专家系统的乙方分化第47-51页
  三、圈子的运作第51-54页
第二章 旅游规划编制的主体第54-72页
 第一节 关于规划资质问题第54-61页
  一、旅游规划单位的资质第54-57页
  二、成为规划主持人第57-58页
  三、规划人员的选拔第58-61页
 第二节 融入与接纳第61-66页
  一、圈子中的新成员第61-62页
  二、规划技能的习得第62-63页
  三、个体和圈子间的认同第63-66页
 第三节 从依赖走向独立第66-72页
  一、不仅仅是技术问题第66-68页
  二、学会合作与妥协第68-70页
  三、人脉建构与个体独立第70-72页
第三章 旅游凝视的建构第72-104页
 第一节 规则的制定第72-82页
  一、旅游规划的法律问题第72-74页
  二、旅游规划的国家标准第74-78页
  三、旅游规划的评审第78-82页
 第二节 旅游规划项目的运作第82-92页
  一、甲方的招标及委标第82-83页
  二、乙方的竞标及承标第83-86页
  三、规划协议的签订与执行第86-88页
  四、甲方和乙方的合作博弈第88-89页
  五、圣俗之间第89-92页
 第三节 规划游客凝视第92-104页
  一、为眼球经济服务第92-94页
  二、符号化旅游与旅游的符号化第94-96页
  三、传统的遗忘与发明第96-100页
  四、花街节的两种开发利用方式第100-104页
第四章 旅游规划的创新第104-119页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后果第104-109页
  一、旅游规划的水平和档次第104-106页
  二、被否定的旅游规划第106-108页
  三、作为标杆的旅游规划第108-109页
 第二节 旅游规划创新第109-114页
  一、理论创新和项目创意第109-111页
  二、旅游规划的图件创新第111-113页
  三、关于创新的分歧第113-114页
 第三节 旅游规划团队与创新第114-119页
  一、旅游规划创新的动力机制第114-116页
  二、个体创新与合作创新第116-117页
  三、创新作为一种资本第117-119页
第五章 圈子的竞争与合作第119-133页
 第一节 圈子的分化第119-123页
  一、旅游规划的市场细分第119-120页
  二、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之争第120-121页
  三、圈子的分化与发展第121-123页
 第二节 本地圈子和外地圈子第123-128页
  一、势力范围的划分第123-124页
  二、国外专家的介入第124-126页
  三、专家系统的脱域性第126-128页
 第三节 合作与出路第128-133页
  一、大圈子和小圈子第128-130页
  二、适可而止的竞争第130-131页
  三、合作与圈子的内卷化第131-133页
第六章 旅游规划的文本第133-145页
 第一节 旅游规划文本风格的变迁第133-137页
  一、从"文"本到"图"本第133-134页
  二、给谁看的文本第134-135页
  三、读图时代的文本风格反思第135-137页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语言与话语第137-140页
  一、不仅仅是修辞问题第137-138页
  二、文本和说明书第138-139页
  三、规划文本的个性化第139-140页
 第三节 文本权威和政治生态第140-145页
  一、文本权威的建构第140-142页
  二、基于政治生态的文本命运第142-143页
  三、被修编的旅游规划文本第143-145页
第七章 权力、话语和公平第145-161页
 第一节 从大众旅游到生态旅游第145-149页
  一、传统大众旅游的利益主体观第145-146页
  二、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第146-147页
  三、可持续发展观与霸权第147-149页
 第二节 为谁规划的问题第149-153页
  一、甲方导向第149-150页
  二、游客导向第150-152页
  三、社区导向第152-153页
 第三节 权力失衡下的隐忧第153-161页
  一、被胁迫的旅游规划第153-155页
  二、旅游规划失灵第155-158页
  三、旅游"废都"的背后第158-161页
第八章 旅游规划的人类学反思第161-177页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本质第161-166页
  一、旅游规划的物理本质第161-163页
  二、旅游规划的经济属性第163-164页
  三、旅游规划是一种社会公器第164-166页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理论体系第166-170页
  一、旅游规划的学科地位第166-168页
  二、旅游规划的方法体系第168-169页
  三、旅游规划学科的未来第169-170页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价值取向第170-177页
  一、旅游规划的弱功利性第170-172页
  二、旅游规划的发展趋势第172-174页
  三、超越现代性的旅游规划观第174-177页
结语第177-179页
参考文献第179-190页
致谢第190页

论文共1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诏德化碑》意识形态研究
下一篇:近代西方人在云南的探查活动及其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