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2.1 水动力模拟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2.2 水质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2 西安护城河现状分析 | 第14-30页 |
2.1 西安护城河区域现状 | 第14-15页 |
2.2 护城河排污现状 | 第15-17页 |
2.3 护城河供水现状 | 第17-19页 |
2.3.1 护城河供水水源分析 | 第17-18页 |
2.3.2 护城河需水量估算 | 第18-19页 |
2.4 西安护城河改造段水质现状 | 第19-27页 |
2.4.1 pH时空变化特性 | 第22-23页 |
2.4.2 溶解氧(DO)时空变化特性 | 第23页 |
2.4.3 叶绿素a(Chla)和藻密度时空变化特性 | 第23-24页 |
2.4.4 总氮(TN)时空变化特性 | 第24-25页 |
2.4.5 氨氮(NH3-N)时空变化特性 | 第25页 |
2.4.6 总磷(TP)时空变化特性 | 第25-26页 |
2.4.7 化学需氧量(CODMn)时空变化特性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30页 |
3 西安护城河水动力-水质模拟研究 | 第30-44页 |
3.1 MIKE21水动力模块控制方程 | 第30-31页 |
3.2 MIKE21水动力模块数值解法 | 第31-32页 |
3.3 西安护城河模型设置与率定 | 第32-36页 |
3.3.1 地形网格化 | 第32-34页 |
3.3.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4-36页 |
3.3.3 模型率定与验证 | 第36页 |
3.4 MIKE21水质模块模型原理 | 第36-37页 |
3.5 西安护城河模型设置与率定 | 第37-42页 |
3.5.1 水质模板的创建 | 第37-38页 |
3.5.2 水质模型的率定 | 第38-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西安护城河补水方案制定与模拟 | 第44-56页 |
4.1 西安护城河补水方案制定 | 第44-45页 |
4.2 西安护城河补水方案模拟 | 第45-55页 |
4.2.1 西安护城河补水方案水动力模拟 | 第45-49页 |
4.2.2 西安护城河补水方案水质模拟 | 第49-5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西安护城河补水方案及其综合评价 | 第56-68页 |
5.1 西安护城河补水方案评价 | 第57-63页 |
5.2 护城河治理建议及对策 | 第63-6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页 |
6.2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