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缓冲装置的限高防护架与超高车辆碰撞的动力响应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限高防护架的发展 | 第11-13页 |
·增设护杆式防护架 | 第11-12页 |
·声光报警系统防护架 | 第12页 |
·预警取证系统防护架 | 第12-13页 |
·国内外车辆—防护架碰撞体系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有限元建模及分析 | 第16-27页 |
·引言 | 第16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6-21页 |
·单元特性及定义 | 第16-17页 |
·单元类型 | 第16页 |
·简化积分与沙漏 | 第16-17页 |
·材料模型 | 第17-19页 |
·防护架及车辆材料 | 第17-18页 |
·橡胶缓冲器材料 | 第18-19页 |
·实体模型 | 第19页 |
·有限元网格的划分 | 第19-20页 |
·接触定义 | 第20页 |
·初始条件和约束 | 第20-21页 |
·碰撞过程中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21-22页 |
·几何非线性 | 第21页 |
·材料非线性 | 第21-22页 |
·状态非线性 | 第22页 |
·非线性有限元控制方程 | 第22-24页 |
·LS - DYNA 分析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缓冲装置对防护架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27-41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橡胶缓冲器的应用 | 第28页 |
·碰撞过程的动力学基本方程 | 第28-30页 |
·防护架变形分析 | 第30页 |
·防护架应力分析 | 第30-32页 |
·动力响应分析 | 第32-37页 |
·位移响应 | 第32-34页 |
·速度响应 | 第34-35页 |
·加速度响应 | 第35-36页 |
·碰撞力分析 | 第36-37页 |
·能量分析 | 第37-39页 |
·系统能量分析 | 第37-38页 |
·防护架能量分析 | 第38-39页 |
·车辆能量分析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半刚性连接的防护架动力响应分析 | 第41-58页 |
·引言 | 第41页 |
·半刚性节点的应用 | 第41-45页 |
·节点连接的分类 | 第42页 |
·半刚性连接的研究方法 | 第42-45页 |
·半刚性连接防护架有限元模型 | 第45-46页 |
·防护架应力应变分析 | 第46-49页 |
·应力分析 | 第47-48页 |
·塑性应变分析 | 第48-49页 |
·动力响应分析 | 第49-54页 |
·位移响应 | 第49-51页 |
·速度响应 | 第51-52页 |
·加速度响应 | 第52-53页 |
·防护架加速度 | 第52-53页 |
·车辆加速度 | 第53页 |
·碰撞力分析 | 第53-54页 |
·能量分析 | 第54-56页 |
·系统能量分析 | 第54-55页 |
·防护架能量分析 | 第55-56页 |
·车辆能量分析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