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与创新 | 第12-13页 |
·论文架构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基于稀疏表示与压缩感知的图像融合 | 第15-35页 |
·基于稀疏表示的图像融合 | 第15-20页 |
·图像的稀疏表示 | 第15-16页 |
·构造过完备字典 | 第16-17页 |
·基于稀疏表示的图像融合算法 | 第17页 |
·基于联合稀疏表示的图像融合算法 | 第17-20页 |
·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融合 | 第20-24页 |
·图像的稀疏分解 | 第20-21页 |
·观测矩阵构造 | 第21-22页 |
·重建算法 | 第22-23页 |
·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融合 | 第23-24页 |
·基于稀疏表示与压缩感知的图像融合规则 | 第24-26页 |
·图像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26-34页 |
·图像融合效果的主观评价 | 第26-27页 |
·图像融合效果的客观评价 | 第27-34页 |
·客观评价分析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基于稀疏表示和自适应支撑值变换的图像融合 | 第35-61页 |
·核回归模型与核函数 | 第35-37页 |
·自适应核回归 | 第37-42页 |
·自适应核回归模型 | 第37-40页 |
·自适应核函数的构造 | 第40-42页 |
·基于稀疏表示和自适应支撑值变换的图像融合 | 第42-47页 |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47-59页 |
·实验条件与评价指标说明 | 第48-49页 |
·方向支撑值滤波器的方向性 | 第49页 |
·支撑值滤波器与方向支撑值滤波器方向性对比 | 第49-51页 |
·基于 SVT 和 ADSVT 的图像融合方法对比 | 第51-57页 |
·基于 SR_SVT 和 SR_ADSVT 的图像融合方法对比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基于稀疏表示的超分辨图像融合 | 第61-73页 |
·超分辨图像融合的价值 | 第61-62页 |
·基于稀疏表示的超分辨图像融合 | 第62-65页 |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65-71页 |
·实验条件与评价指标说明 | 第65-66页 |
·特征字典 | 第66-67页 |
·三种超分辨融合方法对比 | 第67-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基于压缩感知的多光谱与全色图像超分辨融合 | 第73-87页 |
·多源遥感图像的融合 | 第73-75页 |
·基于压缩感知的多光谱与全色图像超分辨融合 | 第75-78页 |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78-86页 |
·实验条件与评价指标说明 | 第78页 |
·验证 RIP 准则 | 第78-79页 |
·不同方法的融合结果对比 | 第79-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7-89页 |
·总结 | 第87-88页 |
·展望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9页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