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基于数据聚合的传输优化与恶意节点检测问题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研究背景第7-8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第8-11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第8-9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的特点第9-10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第10-11页
   ·本文章节安排第11-13页
第二章 数据聚合以及攻击检测问题第13-33页
   ·数据聚合的必要性第13-17页
   ·基于网络拓扑的聚合第17-26页
     ·平面网络第17-21页
     ·分层网络第21-25页
     ·聚合比例的讨论第25-26页
   ·网络攻击模型第26-28页
     ·虫洞攻击模型第26页
     ·黑洞攻击第26-27页
     ·女巫攻击第27页
     ·选择性转发攻击第27-28页
     ·HELLO洪泛攻击第28页
     ·虚假路由信息攻击第28页
   ·恶意节点的检测第28-33页
第三章 度自适应调整的动态聚合树第33-43页
   ·网络模型和通信模型第33-35页
     ·网络模型第33页
     ·通信模型第33-35页
   ·基于聚合的生成树算法第35-37页
     ·权值模型第35页
     ·树的建立以及自适应维护第35-37页
   ·实验分析第37-41页
     ·实验环境第37-38页
     ·网络存活节点数第38-39页
     ·网络的延迟第39-40页
     ·网络的能耗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分布式的恶意节点检测算法第43-53页
   ·相关工作第43-44页
   ·系统模型第44-45页
     ·网络模型第44-45页
     ·攻击模型第45页
   ·分布式的贝叶斯异常检测第45-48页
     ·贝叶斯投票均值第45-46页
     ·基于贝叶斯投票均值的恶意节点检测算法第46-48页
   ·仿真实验第48-51页
     ·检测 1 :检测率以及误报率随着网络中节点个数的变化第48-49页
     ·检测 2 :检测率以及误报率随着通信半径的变化第49-50页
     ·检测 3 :检测率以及误报率随着网络中恶意节点数目的变化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结束语第53-55页
   ·本文总结第53页
   ·展望第53-55页
致谢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及科研工作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短波无线信道测量系统研发
下一篇:短波HARQ系统关键技术及RS编译码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