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11-31页 |
摘要 | 第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1 诱导植物抗病性的激发子 | 第13-20页 |
·真菌细胞壁的多糖成分 | 第14页 |
·真菌表面的脂类化合物 | 第14-15页 |
·真菌或细菌分泌的多肽、蛋白质、多糖等 | 第15-20页 |
·激发素(elicitins) | 第15-16页 |
·糖蛋白(Glycoprotein) | 第16-17页 |
·分泌蛋白(Glycoprotein) | 第17-20页 |
·寡糖类激发子 | 第20页 |
2 激发子与植物防卫反应 | 第20-23页 |
·激发子的植物受体与作用机理 | 第20-21页 |
·激发子诱导的信号识别与传导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1页 |
下篇 研究内容 | 第31-70页 |
第一章 稻瘟病菌激发子诱导烟草过敏性死亡的功能域研究及互作蛋白筛选 | 第32-58页 |
摘要 | 第32页 |
ABSTRACT | 第32-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41页 |
·材料 | 第34-36页 |
·供试烟草及供试稻瘟菌株 | 第34-35页 |
·重组的马铃薯X病毒载体pgR107 | 第35页 |
·大肠杆菌菌株JM109和农杆菌菌株GV3101 | 第35页 |
·酵母菌株与培养条件 | 第35-36页 |
·方法 | 第36-41页 |
·稻瘟病菌DNA提取 | 第36页 |
·RNA提取 | 第36-37页 |
·RT-PCR克隆基因 | 第37页 |
·稻瘟病菌和水稻互作不同时期RNA提取及分子孢子的RNA提取 | 第37页 |
·激发子缺失突变体的基因克隆及PVX载体构建 | 第37-38页 |
·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第38页 |
·激发子的CDS序列的多态性分析 | 第38页 |
·诱导烟草细胞HCD的激发子突变分析 | 第38-39页 |
·烟草防卫相关基因实时定量分析 | 第39页 |
·part1_5248与part2_4474酵母双杂交载体构建 | 第39页 |
·酵母双杂交筛选互作蛋白 | 第39-41页 |
·本氏烟叶片cDNA文库构建 | 第41页 |
2 结果 | 第41-50页 |
·激发子part1_5248、part2_4474基因在分生孢子及植物侵染阶段表达 | 第41-43页 |
·激发子part1_5248与part2_4474在稻瘟病菌不同菌株间的多态分析 | 第43页 |
·诱导烟草细胞HCD的激发子突变分析 | 第43-46页 |
·诱导烟草细胞HCD的激发子片段缺失突变分析 | 第43-45页 |
·诱导烟草细胞HCD的激发子定点缺失突变分析 | 第45-46页 |
·激发子part1_5248与part2_4474激发子诱导的PR基因表达 | 第46-48页 |
·激发子part1_5248与part2_4474互作蛋白的筛选 | 第48-50页 |
·cDNA文库构建 | 第48页 |
·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互作基因 | 第48-50页 |
3 讨论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第二章 稻瘟病菌激发子在稻瘟病菌中致病性分析 | 第58-70页 |
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58-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1页 |
·供试菌株及培养条件 | 第59页 |
·稻瘟病菌DNA、RNA提取和cDNA合成 | 第59页 |
·激发子基因敲除突变体的获得 | 第59-60页 |
·敲除突变体的构建及原生质体转化 | 第59-60页 |
·敲除突变体的筛选及验证 | 第60页 |
·part1_5248与part2_4474基因过表达突变体的获得 | 第60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60-61页 |
·敲除突变体、过表达突变体致病性分析 | 第61页 |
2 结果分析 | 第61-66页 |
·part1_5248与part2_4474基因的敲除及突变体的获得 | 第61-62页 |
·part1_5248与part2_4474基因敲除、过表达Real time PCR表达量分析 | 第62-63页 |
·part1_5248与part2_4474基因敲除、过表达不参与稻瘟病菌的致病过程 | 第63-66页 |
3 讨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1 | 第70-72页 |
附录2 | 第72-74页 |
附录3 | 第74-76页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