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前言 | 第11-25页 |
·玉米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玉米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研究 | 第11-13页 |
·玉米遗传转化方法研究 | 第13-15页 |
·农杆菌介导基因转化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转基因玉米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抗虫转基因玉米 | 第20页 |
·抗病转基因玉米 | 第20页 |
·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 | 第20-21页 |
·培育抗逆性的转基因玉米 | 第21页 |
·培育优良品质转基因玉米 | 第21页 |
·培育雄性不育系 | 第21页 |
·AtGPX3 在拟南芥应答干旱胁迫中的功能 | 第21-22页 |
·AtCHX23 在拟南芥应答盐胁迫中的功能 | 第22-23页 |
·立题依据 | 第23-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41页 |
·材料 | 第25-33页 |
·玉米材料 | 第25页 |
·菌株、质粒 | 第25页 |
·生化试剂 | 第25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5页 |
·培养基 | 第25-32页 |
·常用溶液配制 | 第32-33页 |
·PCR 引物 | 第33页 |
·CTAB 缓冲液配制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41页 |
·大肠杆菌电转感受态制备及转化方法 | 第33-34页 |
·农杆菌(pSoup‐GV3101)感受态制备及转化方法 | 第34-35页 |
·琼脂糖凝胶中DNA 片段的回收 | 第35页 |
·质粒回收 | 第35页 |
·RT‐PCR 检测 | 第35-36页 |
·基因片段的PCR 体系和条件 | 第36页 |
·酶切体系和条件 | 第36-37页 |
·连接体系和条件 | 第37页 |
·玉米愈伤组织转化 | 第37-39页 |
·再生植株的鉴定 | 第39-4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1-53页 |
·实验结果 | 第41-46页 |
·载体构建 | 第41-42页 |
·农杆菌侵染Hi‐Ⅱ愈伤组织 | 第42-45页 |
·转基因苗鉴定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页 |
·郑58 和齐319 转化GPX3、CHX23 植株的获得 | 第46-53页 |
·愈伤诱导培养基改良 | 第46-48页 |
·转化体系的优化 | 第48-53页 |
4 讨论 | 第53-55页 |
·玉米受体系统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53页 |
·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的影响因素 | 第53页 |
·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53-55页 |
5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