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引言 | 第7页 |
|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 第7-17页 |
| ·信仰、民间信仰、民间宗教 | 第7-9页 |
| ·信仰 | 第7-8页 |
| ·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 | 第8-9页 |
| ·善恶报应信仰及其相关研究 | 第9-13页 |
| ·中国报应观的缘起与演变 | 第9-11页 |
| ·善恶报应信仰的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 ·相关的心理学理论 | 第13-16页 |
| ·公正世界理论 | 第13-15页 |
| ·价值取向 | 第15页 |
| ·心理控制感 | 第15-16页 |
| ·认知失调理论 | 第16页 |
| ·相关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3 研究的总体构想 | 第17-18页 |
|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 ·研究假设 | 第17页 |
| ·研究思路及总体设计 | 第17-18页 |
| 4 研究一:网络善恶报应故事的内容分析 | 第18-28页 |
|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 ·设计方法与步骤 | 第18-20页 |
| ·分析单元的划分及编码原则 | 第18页 |
| ·对善恶报应故事进行的内容分析 | 第18-20页 |
| ·对故事编码信度的检验 | 第20页 |
| ·结果 | 第20-25页 |
| ·报应起因的类目分析 | 第20-22页 |
| ·报应结果的类目分析 | 第22-24页 |
| ·报应执行者的类目分析 | 第24页 |
| ·报应承受者的类目分析 | 第24-25页 |
| ·报应承受者所属阶层的类目分析 | 第25页 |
| ·中国人报应信仰的认知讨论 | 第25-28页 |
| ·报应突显出的中国人的价值取向 | 第25-27页 |
| ·报应信仰中恶报彰显出的强烈剥夺 | 第27页 |
| ·鬼神信仰下的赏善惩恶的公平与公正 | 第27页 |
| ·善恶报应信仰体现了报应对象的公平与公正 | 第27-28页 |
| 5 研究二:善恶报应信仰作为一种公正世界信念的积极功能 | 第28-3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 ·研究对象 | 第28页 |
| ·测量工具 | 第28-29页 |
| ·施测过程 | 第29页 |
|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 ·研究结果 | 第29-30页 |
| ·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的总体特征分析 | 第29页 |
| ·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控制圈的相关分析 | 第29页 |
| ·公正世界信念对控制感的预测作用 | 第29-30页 |
| ·讨论 | 第30-31页 |
| ·大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 | 第30页 |
| ·公正世界信念对控制感的预测作用 | 第30-31页 |
| 6 总讨论 | 第31-33页 |
| ·将对善的追求与实践落实到具体行动,使其由理想变为现实 | 第31-32页 |
| ·善恶之报为天下之利的实现机制 | 第32页 |
| ·善恶报应信仰体现的公平与公正 | 第32页 |
| ·善恶报应信仰作为一种公正世界信念的积极功能 | 第32-33页 |
| 7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33页 |
| 8 小结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 附录 | 第38-41页 |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