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郑廷玉及其杂剧研究述评 | 第13-16页 |
(一) 郑廷玉杂剧版本情况 | 第13页 |
(二) 郑廷玉杂剧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述评 | 第13-16页 |
第二章 郑廷玉生平考证及其地位研究 | 第16-20页 |
(一) 郑廷玉生平考证 | 第16-18页 |
(二) 郑廷玉历史地位研究 | 第18-20页 |
第三章 郑廷玉杂剧作品研究 | 第20-34页 |
(一) 郑廷玉杂剧创作的因缘 | 第20-23页 |
1. 元初彰德地区儒学传播对郑廷玉杂剧的影响 | 第20-22页 |
2. 所处地域与生活道路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杂剧的创作个性 | 第22-23页 |
(二) 郑廷玉剧作的思想倾向 | 第23-28页 |
1. 剧作中对惩恶扬善观念的宣扬 | 第24-25页 |
2. 郑廷玉剧作中的佛教色彩 | 第25-27页 |
3. 郑廷玉剧作充满浓厚的现实批判性 | 第27-28页 |
(三) 郑廷玉杂剧的艺术价值 | 第28-34页 |
1. 固定的情节模式 | 第28-30页 |
2. 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 | 第30-32页 |
3. 在语言艺术上的精彩运用 | 第32-34页 |
第四章 郑廷玉两部杂剧的版本问题研究 | 第34-46页 |
(一) 《楚昭王疏者下船》诸刊本比较 | 第34-43页 |
(二) 对《看钱奴》的版本问题的研究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