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一章 公司非破产清算概述 | 第10-19页 |
第一节 公司非破产清算的概念和特征 | 第10-13页 |
一、公司非破产清算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公司非破产清算的特征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公司非破产清算的分类及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13-16页 |
一、公司非破产清算的分类 | 第13-14页 |
二、公司非破产清算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14-16页 |
第三节 公司非破产清算的价值分析 | 第16-19页 |
一、体现公平正义 | 第16页 |
二、平衡各方利益 | 第16-17页 |
三、维护市场秩序 | 第17页 |
四、督促公司承担社会责任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公司非破产清算程序启动 | 第19-29页 |
第一节 公司解散是非破产清算启动的原因及法定事由 | 第19-22页 |
一、自愿解散 | 第19-20页 |
二、强制解散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清算组的成立及其组成 | 第22-23页 |
一、清算组的成立 | 第22-23页 |
二、清算组的组成 | 第23页 |
第三节 非破产清算启动过程中存在的法律缺陷 | 第23-26页 |
一、公司解散公示制度缺失 | 第24页 |
二、清算程序的启动主体及责任模糊 | 第24-25页 |
三、有权申请法院指定清算组的申请人范围设定过于狭窄 | 第25-26页 |
第四节 公司非破产清算程序启动的完善途径 | 第26-29页 |
一、明确区分公司解散与清算启动,建立解散公示制度 | 第26-27页 |
二、明确清算组的成员组成和清算的期限 | 第27-28页 |
三、适当扩大有权申请法院指定清算组的申请人的范围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公司非破产清算中的相关主体 | 第29-41页 |
第一节 非破产清算过程中的相关主体及其法律规定 | 第29-37页 |
一、非破产清算中公司的独特法律地位 | 第29-30页 |
二、清算组 | 第30-33页 |
三、非破产清算过程中的股东 | 第33-34页 |
四、非破产清算过程中债权人的权利 | 第34-37页 |
第二节 非破产清算过程中相关主体法律规定的不足 | 第37-41页 |
一、董事会清算组并存,在清算过程中易发生冲突 | 第37页 |
二、清算组职权规定不全面 | 第37页 |
三、清算监督机制薄弱 | 第37-38页 |
四、非破产清算责任规定不明确 | 第38-39页 |
五、债权人举证责任承担过重 | 第39-40页 |
六、债务清偿方案的确认过程存在瑕疵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公司非破产清算程序终结 | 第41-46页 |
第一节 我国公司非破产清算程序终结制度立法现状 | 第41-42页 |
第二节 非破产清算向破产程序转换的相关问题分析 | 第42-44页 |
一、转换适用条件 | 第42-43页 |
二、债权人债权登记行为的效力 | 第43页 |
三、清算组清算行为的效力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公司非破产清算程序终结制度的完善 | 第44-46页 |
一、完善清算报告确认制度 | 第44-45页 |
二、建立完善的清算文件保管制度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