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概况 | 第10-13页 |
·转基因植物的全球化 | 第10-11页 |
·我国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 | 第11-12页 |
·植物基因工程应用带来的效益 | 第12-13页 |
·药用植物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药用植物转基因器官培养 | 第14页 |
·药用植物基因工程育种 | 第14-15页 |
·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展望 | 第15页 |
·黄芩及其组织培养研究 | 第15-18页 |
·抗虫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用于植物转化的抗虫基因 | 第19页 |
·Bt毒蛋白基因 | 第19-20页 |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 第20-22页 |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 第20-21页 |
·基因枪法 | 第21页 |
·电击法 | 第21-22页 |
·PEG法 | 第22页 |
·其它转化方法 | 第22页 |
·药用植物转基因的安全性 | 第22-2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第2章 黄芩茎段再生系统的研究 | 第25-33页 |
·材料 | 第25-27页 |
·供试黄芩材料 | 第25页 |
·重要的生化试剂 | 第25页 |
·培养基配制 | 第25-27页 |
·培养基激素水平设计 | 第27页 |
·方法 | 第27-29页 |
·黄芩植株的获得 | 第28页 |
·愈伤组织诱导 | 第28页 |
·愈伤组织继代 | 第28页 |
·愈伤组织分化 | 第28-29页 |
·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愈伤组织诱导 | 第29-30页 |
·愈伤组织继代 | 第30页 |
·愈伤组织分化 | 第30-31页 |
·本章讨论 | 第31-33页 |
第3章 草铵膦筛选浓度和头孢霉素最低抑菌浓度的研究 | 第33-39页 |
·材料 | 第33页 |
·供试黄芩材料 | 第33页 |
·重要的生化试剂 | 第33页 |
·草胺磷筛选浓度研究 | 第33-34页 |
·草铵膦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 第33页 |
·草铵膦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 第33-34页 |
·草铵膦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34页 |
·头孢霉素最低抑菌浓度的研究 | 第34页 |
·结果分析 | 第34-37页 |
·草铵膦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 第34-35页 |
·草铵膦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 第35-36页 |
·草铵膦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36页 |
·头孢霉素最低抑菌浓度的确定 | 第36-37页 |
·本章讨论 | 第37-39页 |
第4章 农杆菌介导Bt基因的转化 | 第39-46页 |
·材料 | 第39-40页 |
·供试黄芩材料 | 第39页 |
·转化菌株 | 第39页 |
·重要仪器设备 | 第39页 |
·重要生化试剂 | 第39页 |
·培养基 | 第39-40页 |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黄芩 | 第40-41页 |
·农杆菌的培养 | 第40页 |
·共培养 | 第40页 |
·预培养 | 第40页 |
·愈伤组织筛选培养 | 第40页 |
·抗性愈伤组织分化及再生 | 第40-41页 |
·抗性黄芩植株的获得 | 第41页 |
·抗性植株的分子鉴定 | 第41-44页 |
·植物总DNA的提取 | 第41-42页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 | 第42-44页 |
·本章讨论 | 第44-46页 |
·农杆菌培养 | 第44页 |
·农杆菌侵染 | 第44页 |
·乙酰丁香酮的使用 | 第44页 |
·农杆菌与外植体的共培养 | 第44-45页 |
·转化植株的筛选 | 第45-4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