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科学管理的创新理论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7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5-20页 |
·我国创新能力发展的现实背景 | 第15-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国内外创新理论综述 | 第20-23页 |
·国内外创新理论研究 | 第20-21页 |
·国内外创新系统及模型研究 | 第21-23页 |
·国内外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研究 | 第23页 |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框架 | 第23-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研究框架结构 | 第25-27页 |
第2章 CSM创新理论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7-50页 |
·CSM理论 | 第27-34页 |
·CSM整体观论 | 第28-30页 |
·CSM新资源观论 | 第30-31页 |
·CSM互动论 | 第31-32页 |
·CSM整合论 | 第32-33页 |
·CSM有序—无序论 | 第33-34页 |
·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 第34-39页 |
·行业结构学派 | 第36-37页 |
·核心能力学派 | 第37-38页 |
·战略资源学派 | 第38-39页 |
·系统科学相关理论 | 第39-46页 |
·信息论 | 第39-40页 |
·系统论 | 第40-41页 |
·耗散结构理论 | 第41-44页 |
·控制论 | 第44-45页 |
·协同论 | 第45-46页 |
·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 | 第46-50页 |
·产业组织理论 | 第46-47页 |
·产业结构理论 | 第47-48页 |
·产业关联理论 | 第48页 |
·产业布局理论 | 第48-49页 |
·产业发展理论 | 第49页 |
·产业政策研究 | 第49-50页 |
第3章 CSM创新理论 | 第50-79页 |
·创新理论综述 | 第50-59页 |
·熊彼特学派的创新理论 | 第50-53页 |
·新古典学派的创新理论 | 第53-54页 |
·制度创新学派的创新理论 | 第54-55页 |
·创新系统学派的创新理论 | 第55-59页 |
·CSM创新理论框架 | 第59-61页 |
·CSM创新价值理论 | 第61-66页 |
·创新与创新价值 | 第61-62页 |
·创新价值的时间与空间维度 | 第62-65页 |
·创新价值的非加和定理 | 第65-66页 |
·CSM创新整合理论 | 第66-68页 |
·创新整合的本质 | 第66页 |
·创新整合中的资源 | 第66-67页 |
·创新整合的规则 | 第67-68页 |
·CSM创新循环理论 | 第68-72页 |
·创新的来源----互动 | 第68-69页 |
·创新的状态----有序与无序 | 第69页 |
·创新的持续----循环 | 第69-72页 |
·CSM创新理论的优势 | 第72-74页 |
·CSM系统研究的视角优势 | 第72-73页 |
·CSM创新理论多维度研究的优势 | 第73-74页 |
·案例:腾讯TENCENT | 第74-79页 |
·腾讯介绍 | 第74-76页 |
·腾讯对创新的理解 | 第76-77页 |
·腾讯案例分析 | 第77-79页 |
第4章 CSM多层次创新系统 | 第79-96页 |
·创新系统的研究综述 | 第79-84页 |
·国家创新系统 | 第79-81页 |
·区域创新系统模型 | 第81-83页 |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 | 第83-84页 |
·CSM多层次创新系统 | 第84-92页 |
·CSM多层次创新系统的边界 | 第84-87页 |
·CSM多层次创新系统的要素类别 | 第87-88页 |
·CSM多层次创新系统的环境 | 第88-91页 |
·CSM多层次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 | 第91-92页 |
·CSM多层次创新系统模型 | 第92-94页 |
·制度政策影响 | 第92-93页 |
·文化影响 | 第93页 |
·知识传播网络 | 第93-94页 |
·CSM多层次创新系统优势 | 第94-96页 |
第5章 CSM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96-117页 |
·创新能力评价综述 | 第96-104页 |
·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96-99页 |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99-101页 |
·企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 第101-104页 |
·CSM创新能力评价 | 第104-112页 |
·创新能力评价对象 | 第104-105页 |
·CSM多层次创新系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05-112页 |
·实证分析 | 第112-115页 |
·实证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2页 |
·实证的过程 | 第112-115页 |
·CSM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115-116页 |
·CSM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优势 | 第116-117页 |
第6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对策与建议 | 第117-128页 |
·中国国家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性 | 第117-118页 |
·法国与美国创新能力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 第118-123页 |
·法国经验教训 | 第118-121页 |
·美国的经验教训 | 第121-123页 |
·我国的创新问题和政策建议 | 第123-128页 |
·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所遇到的问题 | 第123-125页 |
·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政策建议 | 第125-12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8-130页 |
·总结 | 第128-129页 |
·研究展望 | 第129-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43页 |
附录 | 第143-1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5-146页 |
致谢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