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 引言 | 第7-17页 |
(一) 问题的缘起 | 第7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7-9页 |
1.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7-8页 |
2.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8-9页 |
(三) 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1.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 第9页 |
2. 课堂 | 第9页 |
3. 管理 | 第9-10页 |
4. 课堂管理 | 第10页 |
(四)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 国外对课堂管理的研究概述 | 第10-12页 |
2. 国内对课堂管理的研究概述 | 第12-14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 文献分析法 | 第14页 |
2. 观察法 | 第14-17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 第17-18页 |
(二) 人本主义管理学理论 | 第18-19页 |
三、 小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19-23页 |
(一) 问题及表现 | 第19-21页 |
1. 课堂气氛沉闷,束缚了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 第19-20页 |
2. 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第20页 |
3. 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阻碍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 第20-21页 |
(二) 原因 | 第21-23页 |
1. 在课堂管理观念上,受传统工具理性的影响 | 第21-22页 |
2. 在课堂管理条件上,受物理环境“亚健康”的影响 | 第22页 |
3. 在课堂管理制度上,受科层制组织理论的影响 | 第22-23页 |
四、 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小学课堂管理模式构建 | 第23-37页 |
(一) 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小学课堂管理目标 | 第23-25页 |
1. 核心目标 | 第23页 |
2. 基本目标 | 第23-25页 |
(二) 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小学课堂管理原则 | 第25-27页 |
1. 尊重小学生的独特性 | 第25页 |
2. 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性 | 第25-26页 |
3. 关注小学生的生成性 | 第26页 |
4. 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 第26-27页 |
(三) 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小学课堂管理过程 | 第27-28页 |
1. 控制型参与管理阶段——情感沟通管理 | 第27页 |
2. 授权型参与管理阶段——学生参与管理 | 第27-28页 |
3. 自主型参与管理阶段——学生自主管理 | 第28页 |
(四) 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小学课堂管理方法 | 第28-35页 |
1. 需要满足法 | 第28-31页 |
2. 和谐沟通法 | 第31-32页 |
3. 正向激励法 | 第32-33页 |
4. 分层引导法 | 第33-35页 |
(五) 总结与展望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 第40-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