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8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国外关于循环经济、农村循环经济研究综述 | 第11页 |
·国内关于循环经济、农村循环经济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农村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系统论 | 第19-20页 |
·环境价值论 | 第20-21页 |
·环境公共物品与环境价值 | 第20页 |
·环境影响外部性与环境价值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2-43页 |
·农村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2-38页 |
·农村循环经济的内涵 | 第22-23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功能 | 第23-24页 |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24-25页 |
·指标体系构建的整体思路 | 第25-26页 |
·农村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及指标的初步选取 | 第26-30页 |
·具体评价指标说明 | 第30-38页 |
·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 第38页 |
·指标的筛选 | 第38-39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39-41页 |
·评价指数计算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江苏省农村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评价 | 第43-60页 |
·江苏省发展农村循环经济背景 | 第43-45页 |
·农村资源利用概况 | 第43页 |
·农村环境负担概况 | 第43-44页 |
·农村经济支持概况 | 第44页 |
·农村社会进步概况 | 第44-45页 |
·江苏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 第45-57页 |
·原始数据的收集 | 第45页 |
·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 第45-48页 |
·对江苏省农村循环经济评价指标进行筛选 | 第48-54页 |
·调整后的江苏省农村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 | 第54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54-57页 |
·江苏省农村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和分类评价指数的计算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江苏省农村循环经济评价结果与问题分析 | 第60-70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总体变化趋势分析 | 第60页 |
·各子系统变化趋势分析 | 第60-62页 |
·协调度分析 | 第62-63页 |
·江苏省在推进实现农村循环经济方面取得的成果 | 第63-66页 |
·江苏省在推进实现农村循环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66-69页 |
·农村资源子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66-67页 |
·农村环境子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67页 |
·农村经济子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67-68页 |
·农村社会子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推进实现江苏省农村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 第70-79页 |
·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加快实现农村循环经济的规范化 | 第70页 |
·对农村资源子系统的对策建议 | 第70-73页 |
·深度开发耕地资源,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 第70-71页 |
·加大科技财力投入,多渠道利用秸秆资源,实现资源有效循环 | 第71-72页 |
·改善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政策,使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规范化 | 第72-73页 |
·对农村环境子系统的对策建议 | 第73-74页 |
·全面推广高新技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 第73页 |
·充分调动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 第73-74页 |
·对农村经济子系统的对策建议 | 第74-76页 |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均衡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 | 第74-75页 |
·扩大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生产规模,向多元化市场进军 | 第75页 |
·建立农产品价格政策支持机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 第75-76页 |
·对农村社会子系统的对策建议 | 第76-77页 |
·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 第76-77页 |
·更新观念,提高剩余劳动力整体素质,促使农村产业吸收消化 | 第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附录 | 第81-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