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

厌氧真菌与产甲烷菌共培养系统的建立及其代谢与菌群变化的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单位符号缩写第14-15页
前言第15-16页
文献综述第16-39页
 第一章 瘤胃中甲烷的生成及其相关微生物第16-23页
  1 甲烷的生成过程第16-17页
  2 瘤胃内与甲烷产生相关的微生物第17-23页
 第二章 厌氧真菌的生态作用及其研究进展第23-30页
  1 厌氧真菌简介第23-25页
  2 瘤胃内厌氧真菌的作用第25-26页
  3 瘤胃厌氧真菌的分类第26-27页
  4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瘤胃厌氧真菌第27-28页
  5 瘤胃厌氧真菌研究前景第28-30页
 第三章 瘤胃产甲烷菌的生态作用及其研究进展第30-39页
  1 产甲烷菌的分布及作用第30-32页
  2 产甲烷菌的分类历史与分类手段第32-34页
  3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瘤胃产甲烷菌第34-37页
  4 产甲烷菌研究前景第37-39页
试验部分第39-99页
 第四章 瘤胃古菌DGGE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建立第39-50页
  摘要第39-4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2-47页
  3 讨论第47-49页
  英文摘要第49-50页
 第五章 瘤胃厌氧真菌与产甲烷菌共培养系统的建立及菌群多样性分析第50-69页
  摘要第50-51页
  第一节 厌氧真菌ARISA方法的建立及其对共培养中真菌多样性的分析第51-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1-5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3-55页
  第二节 共培养系统中产甲烷菌的多样性分析第55-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5-5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6-60页
  第三节 新的可培养产甲烷菌特异性引物的设计及该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第60-6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0-6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1-64页
   3 讨论第64-68页
  英文摘要第68-69页
 第六章 厌氧真菌活力及传代频率对真菌与产甲烷菌混合培养液的影响第69-89页
  摘要第69-70页
  第一节 共培养液在连续传代过程中产气量及甲烷产量的测定第70-7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0-7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2-74页
  第二节 共培养液在连续传代过程中发酵产物的测定第74-7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4-7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6-78页
  第三节 共培养液在连续传代过程中厌氧真菌多样性的变化第78-8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8-80页
  第四节 共培养液在连续传代过程中产甲烷菌多样性的变化第80-8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0-8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3页
  第五节 共培养液在连续传代过程中新的产甲烷菌的变化第83-8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3-84页
   3 讨论第84-88页
  英文摘要第88-89页
 第七章 瘤胃厌氧真菌与产甲烷菌的分离培养第89-99页
  摘要第89页
  第一节 瘤胃内产甲烷菌的分离培养第89-9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9-9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2-93页
  第二节 瘤胃厌氧真菌的分离培养第93-9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3-9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4-96页
   3 讨论第96-98页
  英文摘要第98-99页
全文结论及创新点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济资本配置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高光谱遥感的水稻氮素营养参数监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