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波段介质加载回旋行波管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 ·电子回旋脉塞和回旋管 | 第13-15页 |
| ·回旋行波管工作原理 | 第15-17页 |
| ·回旋行波管中的不稳定性 | 第17-20页 |
| ·绝对不稳定性和传导不稳定性 | 第17-19页 |
| ·全局反射振荡和局部反射振荡 | 第19-20页 |
| ·回旋行波管的发展和现状 | 第20-24页 |
| ·论文内容和主要工作 | 第24-27页 |
| 第二章 回旋行波管线性理论 | 第27-47页 |
| ·物理模型 | 第27-28页 |
| ·线性理论的推导 | 第28-45页 |
| ·工作模式小信号分析 | 第32-40页 |
| ·寄生模式小信号分析 | 第40-45页 |
| ·线性理论在U 波段回旋行波管设计中的应用 | 第45-47页 |
| 第三章 回旋行波管非线性理论 | 第47-54页 |
| ·物理模型 | 第47页 |
| ·电子注对场的激发 | 第47-50页 |
| ·场对电子的作用——电子运动方程 | 第50-52页 |
| ·自恰非线性方程 | 第52-53页 |
| ·考虑速度离散时的自恰非线性方程 | 第52-53页 |
| ·介质加载条件下的自恰非线性方程 | 第53页 |
| ·利用非线性理论对回旋行波管的分析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互作用结构设计方案及数值计算结果 | 第54-76页 |
| ·设计步骤 | 第54-55页 |
| ·数值计算结果 | 第55-74页 |
| ·小信号工作模式稳定性分析计算 | 第56-57页 |
| ·小信号返波模式稳定性分析计算 | 第57-62页 |
| ·介质加载回旋行波管增益分析 | 第62-64页 |
| ·注-波互作用自恰非线性计算 | 第64-68页 |
| ·PIC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8-74页 |
| ·设计参数 | 第74-76页 |
| 第五章 输入输出系统的设计 | 第76-96页 |
| ·输入耦合器 | 第76-85页 |
| ·输入耦合器的解析分析 | 第77-80页 |
| ·输入耦合器的优化设计 | 第80-81页 |
| ·回旋行波管耦合器内波导模式纯度的计算方法 | 第81-82页 |
| ·单个耦合缝尺寸变化对耦合器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82-84页 |
| ·输入窗的设计 | 第84-85页 |
| ·高频输出系统 | 第85-96页 |
| ·回旋行波管输出渐变段 | 第85-89页 |
| ·高平均功率输出窗分析 | 第89-96页 |
| 第六章 实验工作及讨论 | 第96-119页 |
| ·实验平台 | 第96-98页 |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98-119页 |
| ·实验样管测试情况 | 第100-101页 |
| ·1 号样管 | 第101-107页 |
| ·2 号样管 | 第107-110页 |
| ·3 号样管 | 第110-114页 |
| ·4 号样管 | 第114-115页 |
| ·5 号样管 | 第115-116页 |
| ·6 号样管 | 第116-117页 |
| ·讨论 | 第117-119页 |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119-121页 |
| 致谢 | 第121-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2-131页 |
| 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1-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