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仲裁会话的会话结构及策略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符号说明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 ·概念的界定 | 第8页 |
| ·研究范围 | 第8-9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 ·语料来源 | 第9页 |
| ·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 ·机构性谈话会话分析综述 | 第11-13页 |
| ·机构性会话 | 第11-12页 |
| ·会话结构 | 第12页 |
| ·会话策略 | 第12-13页 |
| ·语用策略研究 | 第13-14页 |
| ·目的-意图原则 | 第14页 |
| ·目前存在的成就与不足 | 第14-16页 |
| 第三章 劳动争议仲裁会话的会话结构分析 | 第16-34页 |
| ·劳动争议仲裁会话中的话轮构建与话轮分配 | 第16-20页 |
| ·劳动争议仲裁会话中的话轮构建要素 | 第16-18页 |
| ·劳动争议仲裁会话中的话轮交接规则 | 第18-20页 |
| ·劳动争议仲裁会话的宏观结构分析 | 第20-21页 |
| ·会话的开始 | 第20-21页 |
| ·会话的结束 | 第21页 |
| ·会话的展开 | 第21页 |
| ·劳动争议仲裁会话的互动话语结构分析 | 第21-30页 |
| ·一问一答毗邻双部式 | 第22页 |
| ·毗邻多部式 | 第22-27页 |
| ·镶嵌结构 | 第27-28页 |
| ·预示语列结构 | 第28页 |
| ·毗邻对和互动结构类别的分布统计分析 | 第28-30页 |
| ·公共机构谈话的话语互动结构对比 | 第30-32页 |
| ·与伯明翰学派关于课堂师生话语互动结构的对比分析 | 第31页 |
| ·与于国栋关于医患话语互动结构的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 ·与廖美珍关于法庭话语互动结构的对比分析 | 第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劳动争议仲裁会话的语用策略 | 第34-39页 |
| ·申请人的语用策略 | 第34-35页 |
| ·直接回避策略 | 第34-35页 |
| ·间接告知策略 | 第35页 |
| ·模糊策略 | 第35页 |
| ·被申请人的语用策略 | 第35-36页 |
| ·推卸责任策略 | 第36页 |
| ·刨根问底策略 | 第36页 |
| ·仲裁员的话轮操控语用策略 | 第36-38页 |
| ·重复追问策略 | 第36-37页 |
| ·打断策略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39-41页 |
| ·全文主要内容及观点总结 | 第39-40页 |
| ·有待改进之处 | 第40-41页 |
| 尾注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附:转写语料 | 第44-56页 |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