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 ·运动发酵单胞菌简介 | 第9-10页 |
| ·运动发酵单胞菌工程菌株构建和产醇 | 第10-12页 |
| ·纤维素水解液中抑制因子产生的来源和种类 | 第12页 |
| ·运动发酵单胞菌耐酸菌株研究 | 第12-14页 |
| ·解旋酶 recG 基因过表达提高重组菌的耐酸性 | 第14-15页 |
| ·运动发酵单胞菌表达载体及表达原件 | 第15-17页 |
| ·表达载体 | 第15-16页 |
| ·启动子 | 第16-17页 |
| ·终止子 | 第17页 |
| ·统计学方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组分 | 第17-19页 |
| ·Plackett-Burman 设计(P-B) | 第18-19页 |
| ·最陡爬坡实验设计 | 第19页 |
| ·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 | 第19页 |
| ·本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合成培养基优化 | 第21-42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 ·菌株 | 第22页 |
|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 ·菌体培养与发酵方法 | 第23页 |
| ·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 ·实验结果 | 第25-41页 |
| ·Plackeet-Burman 筛选实验 | 第25-31页 |
| ·最陡爬坡实验 | 第31-32页 |
| ·响应面实验 | 第32-37页 |
| ·验证实验 | 第37页 |
| ·合成培养基简化实验 | 第37-39页 |
| ·葡萄糖和葡萄糖-木糖混合糖中的乙醇生产 | 第39页 |
| ·柠檬酸钠对产醇的影响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解旋酶 recG 基因在 Z.mobilis 中的过表达 | 第42-69页 |
| ·实验材料 | 第43-48页 |
| ·菌株、质粒和引物 | 第43-44页 |
| ·主要试剂 | 第44-45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5-46页 |
| ·培养基及常用溶液的配制 | 第46-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52页 |
| ·菌株的培养 | 第48页 |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 第48-49页 |
| ·质粒提取 | 第49-50页 |
| ·PCR 扩增反应 | 第50-51页 |
| ·DNA 的乙醇沉淀纯化 | 第51页 |
| ·DNA 连接反应 | 第51页 |
| ·从琼脂糖中回收 DNA | 第51页 |
| ·生长发酵评价 | 第51-52页 |
| ·生物量和发酵液中各种组分的测定 | 第52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67页 |
| ·pBBR1-MCS2-Pgap-ErecG-rrnB 质粒的构建 | 第52-59页 |
| ·pBBR1-MCS2-Pgap -ZmrecG-rrnB 质粒的构建 | 第59-64页 |
| ·重组质粒的 Z.mobilis CP4 和 CP4-P2-1(pZ-XXTT2)的转化及鉴定 | 第64-65页 |
| ·不同重组菌在合成培养基上的发酵能力比较 | 第65-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70页 |
| ·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